第96章 220(1 / 2)

  常遇春亡于军中他能理解,廖永忠被儒生忽悠他能想到,蓝玉嚣张跋扈他也不意外,唯有李善长,这人从打滁州时投奔他,是名副其实的大明第一开国功臣,他还有什么不满意?

  胡惟庸是李善长一手提拔上来的,他干的事情李善长肯定一清二楚,老李明知道胡惟庸要造反却假装不知道,这是什么道理?

  还是说,胡惟庸造反背后暗中推动的人就是他?

  朱元璋不确定是哪个,但是他心里却更偏向后者。

  胡惟庸自知活命的可能几乎没有,早在神迹消失时便弃官而逃。他很清醒,这种事情不能指望上头心慈手软觉着事情还没到那一步就放了他,蓝玉能逃过一劫,他绝无被轻拿轻放的可能。

  当官有风险,搞事需谨慎,官位和小命相比还是小命重要,赶紧跑吧。

  胡惟庸这些年一直在基层打转,削尖了脑袋往上钻也没钻上去,他能轻轻松松一走了之,李善长却不行。

  老李自投奔红巾军开始就一直是朱元璋的左膀右臂,老朱时不时亲自出去带兵打仗,那时他就留下来坐镇后方,可以说是真的把身家性命都交到他手上。

  神仙说他将来不安分他并不意外,毕竟他所求的是青史留名,不拘皇位上坐着的是谁,只要身侧有他李善长的位置就行。

  如果上头的皇帝让他不满意,他未必不会像神仙说的那样暗中推波助澜。

  只是知道归知道,真摆在明面上还真不好处理。

  朱元璋还不是那个心狠手辣说杀就杀的洪武帝,李善长也还没到冷眼看戏作壁上观的地步,俩人面对面枯坐一天,最终也没说出一句话。

  放放不得,用用不得,神仙啊神仙,您老人家真是让人难办。

  俩人相顾无言之后不久,李善长的职位就只剩下闲职,平时干什么都有人盯着,可以说是变相软禁了起来。

  刘福通亲自来到应天府,听到这边最近发生的各种事情啧了一声,他还以为老朱多凶残呢,就这?

  让他来处理的话,别管李善长以前多大功劳,涉及造反一律杀无赦。

  不行,老朱不行,还得他来指导指导。

  老刘本人出现在应天府,着实把朱元璋吓了一跳。

  说实话,虽然他奉龙凤为正朔,但是两边的联系却并不多,换句话说就是,他们联络全靠书信,谁都没见过谁。

  更尴尬的是,老朱现在名义上还是小明王封的吴国公。

  刘福通杀气腾腾来到应天,总不能是趁他没打完天下先把他干掉。

  这要是奔着杀人来的怎么着也不能只带这么几个人,就这么过来妥妥得被反杀,老刘这是干啥来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