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204(1 / 2)

  好在他没良心,趁现在老朱还窝在南边,他收拾完北边这些烂摊子也想争一争。

  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以后没人盯着给他送粮草,他还得想想怎么不让他的大军饿着。

  是个问题。

  【老朱离开皇觉寺,一路从濠州向南到潞州,然后折向西进入汝宁府,这三年的时间他走遍淮西,周边各地的山川地理了然于胸,等年景好了又返回皇觉寺。这一年,他二十岁。】

  【回到皇觉寺后的生活和以前没什么两样,还是干杂活混饭吃,闲暇时再跟寺里的老和尚学几个字,日子苦归苦好在安稳,如此又过了三年。】

  【但是安稳日子总是不长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朱重八就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代表。】

  【至正十一年,韩山童、刘福通在颍州揭竿而起,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元末农民大起义正式爆发,各地纷纷举兵响应,红巾遍布天下。】

  【第二年,至正十二年,定远土豪郭子兴联合孙德崖等人起兵,老郭聚众烧香,数万百姓响应,这波起义军攻下濠州城后据城自守,城里的蒙古高官全部见了阎王。】

  【这时候的朱重八连参加起义军都不愿意,他过够了不稳定的日子,只想在寺里安安稳稳过日子。投奔起义军会被朝廷镇压,投奔官府会被起义军给弄死,不如两边都不沾,只要饿不死他什么都不在乎。】

  【就在这时,朱重八收到儿时小伙伴汤和的来信,原来汤和参加了郭子兴的义军,因为作战骁勇冲锋在前升为百户,打濠州的时候立下大功又被升为千户,这次特意写信来喊他一起入伙。】

  【皇觉寺还没被乱军攻破,在寺里当和尚还算安稳,虽然义军里有个知根知底的兄弟照应很好,但是朱重八还是不敢去。留在皇觉寺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总归饿不死他,出去参加红巾军不一样,朝廷围剿的那么凶,出去就死了怎么办?】

  【但是事情不是他想怎么样就能怎么样,不久皇觉寺毁于战火,同时他在寺里交好的师兄偷偷告诉他说有人知道红巾军那边给他送信要去官府那里告发他,形式不由人,这下不走也不行了,只能去濠州投奔发小。这一年,朱元璋二十五岁。】

  汤和怀念的笑笑,他当时只是想提携兄弟,并没有想那么多。

  从小一起玩到大的情分,他能吃饱饭自然不能看着兄弟挨饿。

  【朱重八加入郭子兴的红巾军后作战勇猛一往无前,再加上当时识字的人不多,他粗粗懂得的那些学问在一群大老粗里极为显眼,他又是个精明能干的人,什么事情都能处理的妥妥当当,郭子兴一看捡到宝了立刻将人调到跟前任命为亲兵九夫长。从无名小卒到郭大帅的亲兵队队长,这升迁速度比汤和都快。】

  汤和:尴尬.jpg

  这就不用说了吧。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