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199(1 / 2)

  应天和武昌由长江相连,安庆便在这两个军事重镇中间,长江自此穿城而过,无论从武昌打应天还是从应天打武昌,只要安庆在对方手上胜算就几乎没有。

  ——长江万里此咽喉,吴楚分疆第一州。

  现在安庆还在朝廷手里,哪方势力都不敢轻易动手。

  不是不想打,是实在打不过。

  至正十二年,朝廷任命余阙代理淮西宣慰副使、都元帅府佥事,分兵镇守安庆。

  各地义军在短短一年里扩地千里,但是没用,自从余阙来了之后但凡红巾军就没沾过安庆的边。

  朝廷几十年来奉行世祖忽必烈的隳城令,不许汉地城池修城筑墙,后来红巾军一路畅通无阻打下一座又一座城,朝廷立刻改口让各地修城防备。

  余阙少年丧父,十三岁开始读书,然后以河南行省乡试第二名之身份,中该科右榜会试第二名,殿试也是第二名,脱脱命人给宋辽金三国修史时执笔的就有他。

  虽然人家是个文榜眼,但是他更擅长治军,可惜他治军理政什么都行,就是不会溜须拍马,怎么看怎么和朝廷格格不入。

  前些年红巾军席卷各地,徐宋大军迅速拿下湖广,余阙在安庆生生堵住了他们顺江东下的势头。

  他一个人顶事儿不管用,朱大帅从江北顺江南下一样能打进江东。

  不过有个能顶事儿的也不是一点用都没有,江南湖广一带几乎全部被起义军占据,唯有江西稳如泰山,只要余阙在安庆谁都打不进去。

  他到安庆后立刻开仓放粮接纳流民,组织士兵百姓重修城防,将城墙加高至二丈六尺,还挖了三条长壕引江水环城,大有把安庆打造成铜墙铁壁的架势。

  硬攻不行,只能智取。

  于是朱大帅转变策略,不攻城也不围城,打着友好的旗号派汪广洋去安庆探亲去了,同时还让汪广洋带上在张士诚那里立下大功的杨宪一起。

  原因无他,汪广洋是余阙的学生。

  虽然不知道余阙那个宁折不弯的性子怎么教出汪广洋这么个温吞怕事什么都不敢往前凑的学生,但是这师徒俩的本事都没得数。

  大概朱大帅真的有上天相助,这事儿但凡有一方拖后腿都成不了。

  首先,陈友谅和徐寿辉正式翻脸之前已经联合安庆周边好几拨义军围攻安庆,余阙是个有勇有谋的将领,但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安庆被围的一只鸟都飞不出去,等到城里的粮食吃光,余阙再有本事也扛不住外面的大军。

  其次,朝廷在这里也立了大功。

  余阙是个刚正不阿的才子,大都的权贵看他不顺眼才把他发配到红巾军四起的江南地区,不是因为他有能力才把他派到这里。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