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1 / 2)

  自从拿下隆平府,前来投奔他的读书人络绎不绝,其中好几个都像有真本事的,他也不厚此薄彼,索性全部都留在身边当谋士。

  当一个坐拥好些城池的土皇帝不能没有谋士,但是谋士太多了也不好,具体情况就是简简单单一封信这些人就能给他分析出八百个意思来。

  他不关心朱元璋的这封信到底藏着几百个心眼子,他只想知道四十万石粮食送过去之后能不能把他弟换回来。

  四十万石粮食虽多,但是他也不是拿不出来,要是能把他弟换回来他也不是不能答应。

  信上说的是年年往应天府送粮送钱不假,但是他张士诚又不是什么好人,送完一次做做样子就算了,只要他弟回来那就绝对不会有第二次。

  别再吵了别再吵了,再吵朱元璋的心眼子就真的装不下了。

  朱大帅的信使杨宪是个聪明人,一看这情况就知道有戏。

  谋士吵就让他们吵,他只需要让张士诚明白他们家朱大帅的心意就算不辱使命。

  今天就是天王老子来了他们家朱大帅也就是单纯的想用人换粮顺便表达友好,这一个二个瞎揣测,他们见过朱大帅吗就胡乱猜猜猜?

  第66章

  朱大帅一封信在张士诚的谋士群体中引起轩然大波, 他以为信送到了很快就能得到回音,结果十天半个月过去一点儿消息都没有。

  怎么回事?张士诚不要他弟了?

  事实证明,弟弟还是挺重要的, 就是谋士们为了争风头非要各种解读, 这才把简单一件事给拖延到差点再打起来。

  杨宪艰难的突破谋士防线和张士诚说之以情晓之以理, 一人舌战群儒毫不怯场,这才终于带着张士诚给的定金粮食返回应天府。

  他也没想到能拖那么多天,实在是老张身边的谋士太难缠,就没见过那么能胡思乱想的。

  那么能发散当什么谋士,直接写书去得了。

  不管怎么说,这事儿最终能圆满解决少不了他杨宪的功劳。

  朱元璋看着到手的粮食也不吝啬他的夸奖,抢来的粮食吃着香, 这些粮食足够他们安安稳稳过上两三年, 甚至今冬可以继续招兵买马。

  他们现在打下来的城池说多不多, 说少也绝对不算少, 一直不敢大肆招兵买马就是怕粮草支撑不住。

  现在有散粮财神老张在,怎么说也能再养几万兵马。

  朱大帅手里有粮心里有底气,走起路来都带风。

  最近唯二不开心的只有徐达和朱文正。

  徐达因为过于不靠谱,结束修城墙的日子遥遥无期,他走不了,朱文正自然也开心不了, 索性直接请命协助冯国用攻打淮安。

  那边磨磨蹭蹭蹲了小半年终于准备开始重头戏,此时不去更待何时?

  抢军功听上去不太好,大不了过去后先挨一顿揍。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