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116(1 / 2)

  【西路军攻破潼关,中路军火烧上都横扫高丽,东路军占据山东一度打到大都郊外,本部大军则是攻下汴梁城光复大宋。三路大军以排山倒海之势,向元政权发起强大攻势,各自转战数千里,遥相呼应,将反抗元朝的战争推向高潮。一群被朝廷称之为“暴民”的百姓做到了以往许多精兵悍将都没有做到的事情,打出了中国历史上最为悲壮的北伐。】

  【从红巾军北伐的情况来看,刘福通其实不太适合统筹全局,他更适合当个单纯的带兵将领。如果手段谋略更加高明的杜遵道能够一直坐镇中枢,元末局势也许会是另一种走向,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红巾军北伐讲到这里已经到了尾声,虽然他们因为配合的不好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是此战虽败犹荣。这一期就讲到这里,我是你们亲爱的up青青陌上桑,观众朋友们,下期见。】

  结束语一出,光幕也缓缓消失,但是这次朱元璋没有像之前一样视频一结束立刻招呼亲信分析天音透露出来的信息,而是站在原地一动不动,好一会儿才长叹一声,“可惜了。”

  不管怎么说,刘福通这辈子算是问心无愧。

  他对韩林儿仁至义尽,指挥义军反元也是殚精竭虑,虽然最后没能达到最开始时立下的目标,但是一辈子能活成这样也值了。

  唉,老刘怎么就死了呢?

  朱元璋一个头两个大,他先前的所有预想都建立在大明王朝的开创者是刘福通之上,看今天天音透露出来的消息,他们从最开始就错了。

  将蒙古人赶出中原的不是刘福通,还能是谁?

  天下义军众多,除了势力最盛的刘福通,只南边就有张士诚、徐寿辉、方国珍这些叫得上名的势力,赶走蒙古人的不是韩宋,难不成是徐宋?

  不对,徐宋内部争权夺利就不像能成大事的样子,与其猜测徐宋,不如猜是徐宋那边大将陈友谅。

  天音之前提到过陈九四是个搅弄风云的人物,看他最近的动作的确当得起这个评价,但是再多就不好猜了。

  方国珍的势力集中在海上,他打水仗在行,上岸就不行了,而且那人反反复复投降朝廷,也不像是能成大事的人。

  至于张士诚,呵,老张真是太让他失望了。

  朱大帅捶捶脑袋,只想把那个想和张士诚交好的自己赶出身体。

  他以为张士诚是个好的,之前在高邮惹来朝廷百万大军围攻,皇帝脑子抽了流放脱脱才让他解了高邮之围,那家伙从高邮出来后立刻连下朝廷数座城池,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会投降朝廷?

  老张这些年直接就把朝廷的脸面踩在脚底下摩擦了,朝廷那么不要颜面,这样还能招安?

  没想到啊没想到,你张九四看着浓眉大眼,私底下竟然和朝廷勾结到了一起,你对得起当年一起抗元的兄弟吗?

  交好什么交好?交战才是他们的归宿!

  朱元璋把之前写的那封“交好信”放到香炉里烧成灰,这时候还能苦中作乐觉得他写的信还算不错,典故用错了也没什么,阴差阳错效果正好。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