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56(1 / 2)

  红巾军内部不是一块铁板,彭和尚手底下那么多徒弟,徒弟们之间的恩恩怨怨也够折腾的。

  巢湖不只赵普胜一支红巾军,附近还有一支队伍首领叫左君弼,这个左君弼也是彭和尚的门徒。

  韩山童、刘福通假借“明王出世”掀起起义,彭莹玉宣扬“弥勒下生”来反抗朝廷,彭和尚搞事的时间比韩山童早很多,在韩山童起义之前,他的门徒已经遍布江淮。

  彭莹玉早期的门徒都是“普”字辈儿,据说“普、觉、妙、道”四字是白莲教祖师爷茅子元亲自为信徒定下的“定名之宗”,彭莹玉觉得他这一支是白莲教正宗,所以收了九个“普”字辈儿的徒弟。

  九为数之极普”字辈儿的趟儿。

  左君弼和赵普胜关系非常不好,甚至可以说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他爹曾经是正经的朝廷千户,诰封将军,乃是五品以上的大官,赵普胜刚造反的时候,还是他和他爹一起带兵镇压。

  后来彭莹玉亲自找到他耐心“规劝”,他看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元朝已经无可救药,索性也跟着聚众起义,加入了彭莹玉的红巾军。

  但是赵普胜对以前的事情耿耿于怀,左君弼也不是好欺负的,赵普胜对他没好脸色,他自然不会热脸贴人家冷屁股,所以他们之间的关系一直都很不好。

  彭莹玉活着的时候可以压制手底下的徒弟,他战死之后手底下的徒弟也直接撕破脸。

  左君弼独据庐州,赵普胜结寨于巢湖,双方分据南北斗的不可开交,赵普胜已经被左君弼挤兑的快活不下去了。

  朱元璋觉得巢湖那边主动派人来找他有点求救的意思,但是对方来使还没见着,他也不确定是什么情况。

  巢湖水军的名声都流传到后世去了,应该不至于被挤兑到连巢湖都待不下去吧?

  老朱心里有点拿不准,总的来说还是好事儿。

  巢湖水军几年前配合徐寿辉打过一次太平,他们之前已经有过一次经验,再打一次肯定比他们这些毫无经验的兵快很多。

  大帅府灯火通明,赵普胜的使臣俞通海肩负重任坐立不安。

  说实话,他是悄悄奉命来和州的,赶路的时候根本不敢让旁人知道他是谁。

  他们的正经老大徐寿辉虽然落魄,但是人还活着,他们这时候投靠淮西红巾军,让正经老大那边的人知道肯定落不着什么好名声。

  唉,要不是被左君弼压的喘不过气儿,他们也想安安生生待在巢湖等正经老大东山再起,奈何左君弼欺人太甚,他们为了活命只能另做打算。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