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1 / 2)

  【史书记载,“范孟之徒伪造中书之奏目,矫为行省之文符,路下之州,州行之县”,当时“寓公富民及小吏之桀黠者悉授伪官”,且“百官俯首听命”。】

  【后至元五年,当时的天下还没有太乱,朝廷的军队非常强大,河南行省号称“京师之庭户”,朝廷断然不会放松对那里的控制。范孟等人知道他们的做法风险很大,即便暂时成功也不会维持多久,但是他们还是干了。】

  【范孟等人铤而走险可以说是走投无路索性鱼死网破,而河南行省的官员那么给范哥面子,那就和伯颜这个极力欺压汉人的大权臣脱不了干系了。】

  【上期视频中我们已经说过伯颜这个失了智的大权臣为了排挤汉人都干了什么失了智的事情,这里就不再多说,我们只说他的排汉政策带来了怎样的后果。】

  【伯颜是军功出身的大权臣,因跟随武宗海山转战漠北屡立军功,被武宗提拔为尚书省平章等,后转任河南行省平章。河南行省是他立功发迹的根据地,他回到大都后必定会安排亲信接手河南。】

  【上行下效,伯颜在朝中一手遮天,竭力打击汉人、南人,他安插到河南行省的亲信肯定会不遗余力的执行他排除汉人、南人的政策。官场上遭受的排挤欺压的汉人官吏不单单是范孟一个人,而是全体汉人。】

  【伯颜若只是排挤打压汉人也就算了,中国人的卷都是祖上传下来的,不管要求有多苛刻,总会有那么一群人能达到要求。中原那么多人才,只要有路能走,不管朝廷留给他们的路有多窄,他们都能想办法挤上去。】

  【但是伯颜不只是加大汉人入仕的难度,他把汉人、南人入仕的独木桥科举制度给废了。】

  【汉家读书人穷经皓首,立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囊萤映雪凿壁偷光往死了学,结果入仕的途径被朝廷的大官给堵死了,还让那些大字不识几个的蒙古人、色目人在他们头上蹦跶,这能忍?】

  【是可忍孰不可忍,这次是真的触及到他们的底线了。】

  【范孟搞事那些天走哪儿杀哪儿,不管是行省衙门还是地方州县衙门,被他杀掉的清一色都是蒙古人、色目人。而范孟的同党和众多睁着眼睛装瞎子的“胁从诖误”者,则全部都是河南行省中下层汉族吏民。】

  【范哥这人是典型的看人下菜碟儿,他当小吏的时候被磋磨了二十年,一朝得势便可这劲儿的提拔和他当年一样惨的小官。而那些前程本来就不错的汉人官员就倒霉了,要么被发配到又苦又累俸禄还少的职位感受感受他们以前受过的苦,要么直接绑起来扔进大牢。】

  【在官方史籍中,范孟案被称为造反,个人认为这个定位没什么问题。王朝的崩溃从来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这事儿非常直观的反应出元朝民族压迫和民族矛盾的严重性,也是中下层汉人官吏对伯颜排斥汉人南人政策的反抗。】

  【伯颜的排汉政策过于丧心病狂,当时有读书人在诗中写道:儒生心事良独苦,皓首穷经何所补?胸中经国皆远谋,献纳何由达明主?】

  【万千读书人悬梁刺股想要“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既然朝堂上找不到他们想要的“明主”,那就换个能让他们施展抱负的“明主”。】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就算注定会失败也无妨,他们不是螳臂当车,他们这是在和不公的世道作斗争!】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