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原型机359(2 / 2)

看着林炬大几百亿地往里面扔这些老科学家心里都在滴血,不止一次打过报告,暗示干脆新远把这些钱给他们,哪怕组建一个名义上的公司也好,就当是民营资本利用国有研究力量了,起码不会把这些钱打水漂。

参数逆天的A100不行,但是比冲三千的核热发动机还是可以的,几百亿资金能做多少事啊。一直到青山基地落地这些声音都没消停,在他们看来新远公司那些人根本利用不了那些先进设施,迟早得请求帮助,他们都做好去接手研究的准备了。

结果程南开的首作CU15反应堆一出世,直接引起了科学院核科学家们的唯物主义信念动摇,一来就这么猛?

而后A100就以惊人的速度逐渐成型,第一台样机在257试验场试车的时候来了好几个科学院院士旁观,彻底刷新了对青山基地研究力量的观念。

A100真机的出世更是让人难以相信,它的技术参数几乎是站在了裂变发动机的理论极限,比许多霍尔推进器还强,简直就不像这个时代该有的产物。

一堆院士都被A100的技术高度深深震撼,回去闷头写了半个月的报告,光是旁观发动机试车就启发出了好几篇重磅论文,只是仅限于内部传阅,不能公开发行。

看了来自他们的评价,上面对于新远公司核技术和领先程度有了一个很直观的认识:领先世界最先进水平约30年。

绝不夸张,A100的技术指标将长期处于高度保密状态,披露出去都会造成重大影响。

所以上级对林炬的关心程度无限拔高,尤其是新远还参与了一大批国防工程,可出不得一点意外。

他毫不吝啬对基地众人的夸赞,然后就被高兴的众人引到各处参观,亲眼目睹了二号机器人在食堂学习炒菜,甚至指导了几句,而二号机器人也竟然听进去了,让来访的众领导都惊讶不已。

上级将二号机器人的表现记在心里,不动声色地看了一眼林炬,然后继续他的参观,一直到了总装机库。

那里被清理出了一大块地方,停了一个大家伙:C832。

C832首架原型机,主要机体基地制造、翼梁是132厂制造,垂直尾翼来自沈飞,水平尾翼是洪都造的,机翼的部分主结构是西安造,电气管线是……

毕竟是要大批量生产的客机,C832的零部件供应商天南海北都有,新远制造了原型机的机身、发动机、航电三大件以及承担总装以及试飞任务。

在未来机身制造和总装会移交给宜州的大飞机基地,现在西南商用航空的C832团队大部分都借住在基地——他们中的大部分成员也是新远的人,都不用挪地方。

前一段时间首架能飞的原型机零部件就陆续到齐了,最复杂的机身早就安装完毕,机翼这些结构件和其他小零件安装起来很快,现在已经安装上APU(辅助动力单元)了,只差最后两台XW-30发动机装上就是完全体了。

上级看到C832的时候工人正在安装其中一台发动机,直径巨大的XW-30很有压迫感,是国内涵道直径最大的发动机。

作为原型机,此时的C832还是黄绿色的底色,但已经具备了飞行能力。

虽然是双发客机,但是C832是宽体干线大客机,航程超过14000公里,和波音747同级,体型自然也不小,和波音787差不多。

上级的第一反应是:比C919大好多。

当然大,C832是68米的长度以及60米的翼展,比起39米长36米翼展的C919大太多了,所以大小对比非常直观。

虽然起飞重量比波音747小很多,但尺寸上只是稍小,作为专机也不比747差。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