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气象局预警318(2 / 2)

由于缺乏航天技术积累,加甘扬飞船的设计到处充满了“俺寻思着能行”的思路,有的甚至和航天道路背道而驰。

好在为了尽快提升加甘扬飞船进度,ISRO总算做出了整个加甘扬计划最正确的决定:项目一切管理都由露西亚专家接管。

因为ISRO当冤大头出了一大笔钱,加上都是落后技术,纳季拉泽按照指示给技术毫无保留,某些当年受限于时代的落后设计也照搬,因为这反而是在给ISRO的工作人员减少脑细胞消耗量。改进后的加甘扬飞船还是死重大、可用空间小、舒适性也欠佳,但纳季拉泽充分考虑到了印度制造的诸多不确定性,在安全设计上重重加码,每一处都充满了对三哥的不信任。

相比之下再看看CASA……纳季拉泽都在怀疑三哥之所以还有攀比心完全是不了解CASA的技术高度。

虽然航天局对自己的YF130一直很低调:因为在他们看来双燃烧室不可复用已经是在开历史倒车,不得已而为之,除了推力外并没有特别出彩的地方。

但是这改变不了YF130的地位:世界第一大双燃烧室液氧煤油高压补燃发动机,真要比还排在RD170前面,也就和K380相比显得落后了些。

在K380面前那确实落后不少,但是刨除这个怪物,YF130以及单燃烧室360吨推力的YF135已经是领先全世界的高性能发动机了。

要知道,联盟才是煤油机的行家里手啊!

在这种患得患失的心态中,长征十号已经被低温的白雾完全遮盖住,进入了发射前的最后程序。

发射场的外滩上,是数十万心系登月的观众。

有意思的是,这一次的观众占比很多来自湾岛和岛国,他们挤在人群中并不显得违和,不去上前交谈几乎无法分辨。

很多岛国人都学会了用中文数倒计时,为火箭发射欢呼的时候自豪感甚至比大陆的民众还要强烈。

发射中心内,云洪军和刘明路都紧握着双手,心中对着钱老疯狂祈祷。

在YF77G装上火箭之前,装配车间在厂里还偷偷摸摸进行了一次开光仪式,把道士和尚都请过来做法,焊条和螺丝都用三牲祭拜一遍,津沽火箭基地的领导对此没有任何反应,只是在火箭装车运输之前把道路大清扫了一遍以及放了点鞭炮。

没办法,要是这一次YF77G又出故障那可就完蛋了,不下几个总师都不算完,而且会严重干扰曙光计划的进行,那问题就大了去了。

不过他们也不是没有后手,来指导YF77G改进的新远工程师保证不出任何问题,否则不但赔违约金还额外送20台H240,足够长征十号用到退役……

“十、九、八……”

10台YF130陆续点火,这一批次的YF130又经过了小幅度改进,摇摆角度和流量调节范围都有提升,这对长征十号影响不大,却是为了可回收的YF135先进行技术验证。

20个喷口喷出的烈焰比新远三号还要大还要壮观,哪怕是在白天发射,人们注视的时候都会因其尾焰散发出的光线而感到刺眼,如果是近视些的人看到的几乎就是两个天上的太阳。

当长征十号离开发射台时,超过5100吨推力已经完全释放,琼州发射场周围的本地民众又感觉到了空气和地面的微微震动。

无知的游客还在大呼小叫,经验丰富的本地人已经能从震动分辨出火箭型号了。

林炬和叶长思来到了室外,后者此时满面通红泪流不止,一遍遍地念叨着老钱。

他是钱老的“小师弟”,后来又都归国既担任科研部门的重要任务又要肩负起教授学生的责任,从一片空白建立各种高大上的项目。

和冯·布劳恩以及冯·卡门都有着深刻渊源的钱老很早很早就在设想宇宙探索,也试图在那个艰难的时代进行一些星际探索。

大师兄去造火箭,他这个“小师弟”就去造卫星,早期的同学友谊随着工作的交集更加深刻。

当看到已故去的师兄曾设想的计划再度复活并且快速地推进时,叶长思再难以抑制自己的情绪。

而在他的旁边,林炬的心里也在烦恼着。

气象部门经过了缜密的计算和分析,认为今年7月以后琼州将迎来数个强力台风,两个发射场在下半年合适的窗口期都不太好找,可能需要“见缝插针”,这会对航天计划造成很多不便。

而恰恰新远和航天局的很多中、重型火箭都是为了琼州发射设计,内陆并没有合适的发射条件,加上今年又是发射高频期,航发委正在努力支持气象局摸尽可能摸清楚台风规律,好及时调整航天计划。

前两天实在太忙,给大家说声对不起,实在是没有时间,这两天也是,都是凌晨码字,忙过这几天后会尽量多更新补回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