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提案307(2 / 2)

约翰:“我知道很多人都想要这份提案通过,那我就如他们所愿。我有这个魄力,我们无所畏惧,让他们感受来自我们的不满吧!”……

“核聚变?”

林炬忍不住皱起了眉。

可控核聚变这玩意……他有些拿不准啊。

以前他就在系统研究院里试过新建核聚变研究任务,结果投了两千万进去进度条还是零……

系统任务显示的进度并非是均等,前期一般是理论和可行性研究,中期是原理转化,后期才是具体技术研发工作。

任务耗费的资金数目与基地掌握的知识、技术、人员数量和等级多个因素都有关系,前期准备越充分任务推进就越容易。

这种连个理论研究进度都没有的情况只有一种可能:基地没有支持可控核聚变技术的理论……

换种思路,也就是人类目前主流的磁约束和惯性约束思路无法完成可控核聚变装置制造。

磁约束就是托卡马克装置(tokamak),国际合作的ITER、欧洲联合核聚变实验装置(JET)和国家自主研制的EAST都是这种类型。

此外还有两种方式:惯性约束和引力约束。

惯性约束早期也有研究,阿美的国家点火装置(NIF)就是惯性约束核聚变。

惯性约束、磁约束都被认为是未来最有可能实现的可控核聚变方式,但显然目前公开的这些理论在系统研究院看来极其不完善,所以前置理论研究都需要巨大的资金推动。

至于还有个偏门引力约束?这个倒是一定可行,太阳就是这样,原理就是依靠引力的叠加强行使得氢核聚变,同时散发出强烈的中子流,不过人类数百年里都不可能实现这种方式。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聚变原料的特点了,现在的氢核聚变类型设计有三种:

氢的同位素氘、氚聚变:相对较为容易,一个氘和一个氚聚变后生成一个氦四原子,并放射出3个种子;

氘和氦三聚变:生成一个氦四(即含有四个中子的氦),也有可能散发出少量中子;

氦三与氦三聚变:生成4个氦原子和2个氢原子,所有中子都被分配好,不产生中子。

从上到下,分别被称为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核聚变。

中子流具有极强的穿透性,会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目前各国正在尝试的都是最简单的氘、氚聚变试验。

问题是氘、氚在地球上含量极少,只能通过专用的核反应堆少量生产,产量以克计算,非常珍贵。

珍贵也就罢了,氚还有个重要用途:第三代氢弹气体助爆核心。

早期的第一代氢弹是利用原子弹作为核扳机引爆液态氚,体积庞大、维护繁琐,重量可达十几吨到几十吨,几乎不具备实战价值;第二代氢弹利用原子弹引爆氘化锂,重量可以控制在2到3吨,可以实战。

第三代氢弹需要利用氚制造的气体助爆核心,它能取代原子弹作为扳机,极大缩小了氢弹质量,能做到100公斤质量实现数十万吨当量,是最新一代的技术。

问题就在于气体助爆核心的氚需要三四年更换一次,否则就会因为氚的衰变失效,更凸显出氚的珍贵,压根就不可能用于商业聚变。

而不管是二代的氘、氦三还是三代的氦三聚变,都需要月球上含量丰富的氦三,这也是为什么说人类的核聚变必然需要开发月球的原因。

不管新远选择走哪一条路,都意味着数百亿甚至千亿的投资,除非一上来就干氦三聚变,否则前期的氘、氚燃料制备就够折磨人的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