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包机238(2 / 2)

经过了半年多的建造,前进号空间站的三个轴向舱段终于造好了。

这几个舱段,直接刷新了人类宇航技术的新高度。

直径14米的巨无霸舱段,其中两个质量达到了100吨,直接超越了上个世纪阿美“天空”实验室的70吨质量,成为最大的单体舱段。

其制造难度不必多说,而且最重要的是其搭载的众多设备,作为空间站的核心,在前进号自转产生重力的时候这里不能住人,但却要承担起全空间站的控制、推进等作用,造价远超预期。

当初安德罗夫设想的时候觉得造价8000万到1亿就行,但实际上制造的价格是——3.9亿。

超出了整整三亿,不过绝大多数是为巨型舱段技术突破所需要的研究经费,另外就是部分仪器是外购的,一台就是几千万,而且产量少,基本是定制化产品,价格自然贵。

而且很多外购的设备都要等,要不然单纯舱段制造还是很快的。

还好控制计算机采用了上千枚X32035芯片,SC09的潜力几乎被发挥到极致,绝对是太空中计算能力最强的飞行计算机。

这就节约了一大笔钱,不然深空环境能用的抗辐射抗干扰航天级芯片,上千枚的价格能让人哭死。

前进号那么大的质量,又是在真空中,自转起来重心肯定时刻在变化不与重心重合,就只能靠强大的SC09自行使用未来服务舱上的霍尔推进器,不停地进行修正以免偏航。

这三个轴向舱段:节点舱、领航舱、功能舱,发射上去就是220吨质量,与“希拉”空间站差不多,让人类目前在轨运营的载人空间站:天宫、希拉、ISS、前进号加一起质量破千吨。

最大的依然是ISS的四百吨,但剩下的三个基本上80%的质量都是新远公司制造,已经超越了ISS。

三个舱段一周前就运到了琼州,直接装到了两枚新远三号上面。

其中领航舱和节点舱是装在首飞过一起的新远三号上,但没有对接固定,而是通过十多吨的结实桁架固定在火箭上,到了轨道上再释放对接。

否则火箭发射时的震动有几率会使连接处受损,反正新远三号的近地轨道运力有2吨,这两个舱段加上桁架才130多吨,小意思。

另一枚新远二号还是首次发射,就要携带昂贵的功能舱发射,放在世界上也是没谁了……

两枚火箭分别在9月2日和3日发射,8月30日才对外通告。

虽然前进号空间站计划早就对外公布了,但如此之快,几个月之后就开始发射舱段,还是引起了轰动。

NACA还沉浸在前一段时间华国航天三连败的喜悦之中,然后就看到了和PPT上数据相符的三个舱段即将发射的消息。

等9月1日的时候,琼州发射场4号工位的总装大楼短暂的开过一次被人拍了下来,那枚新远三号火箭上比箭体直径还要宽3米的超大整流罩不会作假,明显就是发射在即。

克莱尔短暂的好心情又结束了。

昨天和家人一起出来,这两天可能都没时间码字,暂时日6K存稿顶一顶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