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狂想175(2 / 2)

得知7家民营航天企业在新远获得的信息,大佬直接指出林炬是在开“武林大会”,想要做盟主。

如果那些民营企业乖乖听话,虽然也是能获得不少先进科研能力,但技术来源被新远抓的死死的,就只能听之任之。

不过卖火箭关键部件倒是有意思,发动机和回收控制系统都可以随便卖,无限制使用,这就意味着航天的门槛大大降低了。

以前有李传福说汽车就是轮子上套个沙发,现在可以说火箭就是发动机上安个圆筒。

还是可回收的,能让购买的企业收回投入,跟造手机一样,有钱就能入场。

可想而知,一旦真的实施会有多少人蠢蠢欲动。

但佘院士有不同意见:

“火箭只是一小部分,大头是他说的月球计划,可是,月球真的有开发价值吗?或者说,短期内,有吗?”

这句话让大佬陷入了沉思。

月球有没有价值?当然有,可这些价值要发挥出来才叫价值啊!

比如都知道月球表面大量的铝、铁、以及最高价值的稀有金属,而且真空冶炼难度小,纯度高,可现在有大规模运输能力吗?

好像……有。

大佬和佘院士同时想到了A-100核热发动机。

这玩意比冲可高了,H2航天飞机一次可以装30吨货物,但在近月轨道和近地轨道之间进行一次旅行所消耗的燃料才不到20吨。

这30吨可以装什么,假如是精炼后的金属铼,主要用于航空发动机制造,一公斤1.7万元,那么就价值5.1亿元左右。

可将这30吨金属铼从月表运到近地轨道,再扔下来又要多少钱?耗费多少精力?

月球重力低,火箭的运载系数可以高达60%,要把30吨的载荷打到天上,所需要的火箭起飞重量只有不到50吨,发动机推力30吨即可。

只需要三分钟,发动机就能推动50吨的火箭将30吨载荷打到月轨,如果在月球能自产燃料和进行回收维护,那价格会相当便宜,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全球每年需要至少50吨金属铼,资源增多消耗也会增多,加入能用三个亿的成本将这30吨铼从挖矿、冶炼、运输弄过来还是有得赚的。

不过换一种就厉害了,比如金属铱,现行国际价格约630元一克,也就是一公斤63万元,目前全球产量约7吨/年,储量约5000吨,而全球的需求量差不多在15吨左右,是非常昂贵且重要的稀有金属。

最近的用途就是用在火箭发动机喷管上,还有高温合金、最耐腐蚀等。

要是能运30吨这玩意,那可太值钱了,市价就是190亿,几次就将登月的前期投入收了回来。

不过这是理想情况,就算一年内完成一次运输,那也代表着金属铱的产量暴涨4倍,虽然需求量肯定也会同步上涨,价格肯定也要跌很多,但就算跌到20万一公斤,一吨也是2亿,一次运输就是60亿。

采矿,它有前途啊!

当然,这个前提是利用核发动机那高到离谱的比冲来运输,还有前期在太空建立起能至少一年提炼生产30吨稀有金属的冶炼厂和矿场。

光是冶炼炉所需要的功率怎么也得1500KW,供应人员、采矿设备等等,发电站等等,先得有一个10MW的发电站才敢做,矿场和冶炼厂所需要的设备在至少在300到500吨级。

向月球表面投射500吨质量?佘院士摇头,自嘲刚刚的狂想。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