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霍华德·林炬115(2 / 2)

说到客机,商飞的C919也参展了。

C919大飞机2010年就首次参加了珠海航展,然后感动了一大片人,2015年还在感动一大片人,就是不见首飞。

原因很简单,C919国产率太低,从航电到发动机关键部件全部依赖进口,任何一环卡住都要命,但还不得不被卡。

毕竟适航标准掌握在国外手里,你用自己生产的部件他就说不符合适航标准,不准在国外机场起降~

阿美卡完欧盟卡,零件卡完标准卡,除非等你把关键部件都让出来,让巨头们吃到大头利益满意了,等每一架C919实质上都可以为国际合作商提供不菲的报酬时,颁发适航证才有利可图。

那就说C919只在国内飞,不出国门不就好了?也不行。

因为民航和军机不一样,它需要在国内的各个民用机场随时维护保养,而这些维保体系是在长达几十年的市场占领中为空客和波音设计的,国产客机必须去适应这套体系而不是自己大费周折再去另建一套,那是要亏本的。

而要适配这套体系,自然就要采用国外标准,于是又回到了起点,还是得给国际制造商交钱。

所以就算商飞想给C919用上新远的XW-10也不行,只能选髪国赛风和阿美通用电气合资生产的LEAP-X1C发动机。

至于运输机方面,运20有国产的WS-18和开发中的WS-20,不需要没有绝对优势的XW-10。

XW-10订单,无。

XW-9倒是尚不清楚,国内肯定没市场,但来航展的外国同样也没动静,显然也是有多种因素。

不过虽然纯国产大客机是指望不上,林炬还是可以自己弄一架相同效果的。

他买下了回程的那架ARJ21,作为公司的公务机使用。

现在新远的事情很多随时需要飞来飞去,等航班很麻烦,干脆买下一架ARJ21作为专机,从B级基地的机场就能起飞,加上新远的特权申请航线很方便,去哪里都很快。

不过这架飞机一落地就被新远的工程师们推进了机库,准备进行改装。

它的两台输出9吨推力的GE34发动机将被替换成两台调整涵道比的XW-10,总推力从18吨增加到30吨。

这会大大提高ARJ21的起降能力,尤其是提高老板的舒心度。

另外就是更改涂装和做内部改装,更适合远程办公,虽然林炬更像是橡皮图章。

站在庞大的总装机库面前,林炬看着工人们将ARJ21推进改装位置准备工作,匆忙的身影在巨大的机库的衬托下就像是一群劳作的蚂蚁,突然升起了一股浓浓的自豪感。

在疯狂的跨越式发展中,截至11月,新远现在的在职员工数量已经超过了1300名,另外还有300多名从高校挖来的兼职人员,总数超过1700人。

B级基地就像是一只巨兽,并且还在吞噬者各行各业的人才,一直要保持在职员工3000人才会罢休。

考虑到基地极高的自动化水平,这1700人发挥的力量不亚于5000人,足以让每一个疯狂的梦想变成现实。

林炬突然想念起自己的老本行,平平无奇的机械工程师了。

他急匆匆地走向航空部,在一众工程师们诧异的眼光中抽出一张足有桌子大小的专用绘图纸展开,撸起袖子,一手拿着巨型三角板一手拿着铅笔。

“老板?”航空部的副主任工程师小心翼翼的问了一句:

“您要做什么,有什么我们能帮助的?”

林炬头也不抬,在纸上先画出中心线:

“我要设计一架飞机,并且要自己驾驶它。”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