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无可奉告105(2 / 2)

但关乎如此大的事,上级非常的重视,直接把航天局叫过去问:新远宇航动力要登月,有没有可能?是吹牛还是真的?

航天局和工程院的专家到场对新远宇航动力的实力进行分析,一一列举,然后发现好像真的可以。

既然能造小型航天飞机,那登月的飞船自然就没问题,着陆和上升器也问题不大。

最重要的是能登月的巨型火箭,他们估计新远大概有半年生产两枚新远二号的能力,扩张后这个数字可能是四枚。

新远二号可以轻松利用CBC构型生产新远二号甲,近地轨道运力135吨,登月轻轻松松。

也就是说,三枚芯级的新远一号甲,三年可以至少生产4枚,即使是一次性使用也足够了。

一次火箭试射、一次登陆飞船太空测试、一次有人绕月飞行,一次登月;

如果加上大型航天飞机试飞和准备的时间,会再多几次发射任务,但不会太久。

更何况新远二号甲是可复用的!

按照他们的推测,算上相关着陆器以及配套设施研发部署时间,如果新远宇航动力铁了心真要去登月,差不多要用掉200亿资金,耗时三年多左右。

200亿听起来很多,但是换算成美元也就32亿,而阿伯已经送来了65亿美元定金,显然资金上几乎是没问题的。

一众专家当着上级的面推出这个结果后,整个场面一下就僵住了。

按照华国的时间表,大概是在2025年到2030年完成载人登月,用来登月的火箭别说研制,甚至连设计都没有呢!

上级万年不变的表情开始如冰山一般凝固,过了好半天才带着一丝丝侥幸问道:“登月是个很耗费资金的事情,为什么一家私人公司如此热衷于太空探索?他们真的回去吗?哪个空间X公司为什么没有?”

大佬:“这一点我或许有一点猜测,林炬很年轻,所以带有年轻人的锐气,现在又获得了一大笔资金,又有实力,肯定会去的,或许在这个时候的他看来登月比多赚钱更重要。

况且……他对我们的国家项目也很支持,承接任务的费用都很优惠。”

“也就是说,他们可能不会把计划往后推一些?”

“除非是技术原因,我是这么认为的。”

又沉默了一会儿,才传来上级的声音:

“锐气,锐气,我们是不是也韬光养晦了太久,其实忘记了我们就是靠着一股锐气在列强的包围中横冲直撞杀出一片安宁的天空呢?

佘院士,航天局,能想办法在三年内登月吗?只要求把人送到月球表面的话。”

在座的专家听懂了这句话的潜在意思,以前政府对登月的看法是:有钱有实力了自然就做了,要做也不要弄面子工程,一次整个又大又好的科研站。

而现在上级的思路明显有了些许改变,或许争一争这个面子也很有必要,而且,最耗时面子、里子全都要。

这可不能依靠私人航天了,要是靠私人企业才能载人登月,航天局干脆解散算球。

这不单是上级的想法,更是直截了当地被说了出来,让在座的专家们一时低下了头。

“新远宇航动力公司创办时间不长,但是取得的成就一点儿也不少,就算是规模在国内也是不折不扣的大企业了。

今年的载人计划,他们的火箭只用了不到一年,但是长征五号从立项到成功用了多久?当然确实,他们通过商业手段获得的资金要充足得多,但是如果我们也给予同样的资金支持,以航天局和整个国家的力量,难道不能做得更好吗?

就在8月的救援任务里,他们表现出的技术实力在我看来已经超越了航天局。”

上级说话不算客气,先是可回收火箭,然后是重型火箭、航天飞机等等,哪一个都是航天局需要花费大力气才能完成的项目。

新远一年里接二连三的成功,而且还是以民营企业的身份,导致上级甚至对航天局都要有些不信任以及开始怀疑航天局的发展路线是不是错了,所以才成立了航发委。

太空竞赛哈拉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