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B级时代(2 / 2)

“800吨级氢氧发动机,要不要来一套?”

“你要那玩意有啥用,还是燃气发生器循环的老东西,除了推力一无是处。”

“涡轮泵技术拿到手也好啊,现在我们的技术扛得住液氢导致的金属脆化?”

“看看我找到了什么,M3月面移动基地车!还有步足式机器人?这个只要五亿,一定要买!”

“300吨级液氧甲烷发动机?不过是分级燃烧循环,这个很有价值。”

“我觉得不如这个,S700单段式固体火箭发动机,一段推力700吨,串四段就是2800吨推力啊!”

“这么大要给什么玩意用,液体火箭发动机才是王道!”

“组合动力发动机!还是3马赫就能启动的好东西,这不赶紧买?”

“……”

林炬听到最后差点睡着,干脆离开让这些工程师选个一天再说,反正他是打定主意要节省预算的。

一众工程师吵来吵去,用了三天时间选择技术,又拖到一周后,总结了份研究院的下一年度研制计划表一起交上来。

购买的技术有:SC09智能控制系统、X32035三进制芯片技术,技术与K120同源的38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富氧燃烧循环500吨级液氧液氢发动机,200吨级液氧甲烷发动机、90KN组合动力发动机、核热火箭发动机、11米级巨型可回收箭体,一种测控卫星图纸,一种大型卫星平台等。

研究院的研究任务也随着技术的丰富而大幅度更改:

新远二号、三号将基于新发动机和箭体重新设计,由于科研力量大大提升,首飞进步并不会推迟;

H1型航天飞机暂且不变,H2型上马,H2将基于新到手的技术进行改进,增大发射重量到100吨,同时将强化外表尝试舍去隔热瓦,降低单位发射成本;

以X32035芯片以及SC09系统为基础,吸收三进制计算机技术,研究商业化可能,进行人工智能预研;

通过系统技术,研制多种型号先进火箭发动机,包括液氧液氢、液氧煤油、液氧甲烷、大推力可复用固体火箭发动机,推力从8吨到1000吨不等;

研制高度模块化、通用化,直径从3.5米、6米、11米的液体火箭家族,灵活配置发射任务;

研究起飞重量百吨以下的小型快速机动固体火箭;

开展近地轨道运载能力100到300吨的巨型火箭前期方案论证研究;

开展整体式空天飞机方案论证研究;

开展太空港口方案论证研究;

开展核热火箭发动机改进项目,为深空旅行前期准备;

……

以上从系统购买技术的资金需要约30亿,其余开展的研究计划开支、人员扩张、技术培训(购买技能卡)等多方面费用预计约三年90亿,第一年投入约40亿

预计一年后新远的固定人员将增加到2000名以上,将成为世界第一梯队的太空公司。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