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壮丁(2 / 2)

那一双钛合金狗眼让赵晓文有些害怕,感觉要有什么不好的事要发生在自己身上。

只听见老蒋的声音如同恶魔般低语:

“小赵,我记得你身体素质很好,去年运动会还是教师组第三呐!”

“不不不,那是我们物理系的第三,而且我们就四个老师,还有一个没参加。”

“诶!我看你的样子就很有航天员潜力嘛!走走走,跟老周一起去体检,刚好专业对口,激光在太空中肯定不一样!”

……

林炬:一个电话,让男人为我抓了两个壮丁。

经过体检,两个人身体都过关,完全可以训练后上天,反正又不让他们操纵火箭,单纯当乘客没有任何问题。

训练也不难,有邓磊在直接购买飞行员的地面训练设施,按照流程一年下来就没多大问题。

指令长+乘客*2,3个人整整齐齐,载荷就简单多了。

南机院包了1000公斤乘员舱科学载荷,当然这次不是凑数,是真的准备做项目。

这1吨放在乘员舱的设备主要用于材料实验和物理系的高能激光实验,并且能转化为实际成果,是实打实的高价值项目。

此项目南机院准备申请3亿元经费,其中6000万元用于载荷发射和人员费用,几乎把能挪出来的资源全压上面了。

剩下的2.6吨货舱载荷当然也不能闲着,实际上在带三个人的时候还可以带4.2吨载荷,也就说比起系统要求还能多出600公斤。

也就是还有3.2吨的货舱可支配重量,用途当然是布设卫星,这才是航天飞机最初设计的用途,算是回归老本行。

H1航天飞机的货舱尺寸很宽大,可以容纳大型卫星或者几颗小卫星,但从赚钱的角度当然是大的好,按照行规可是越大越重收的越多。

林炬心想,等11月的新远一号丙任务成功,有了名气应该就有这样的大客户找上门了。

大型卫星主要是间谍卫星和电视转播卫星,前者当然不能委托商业公司发射,但后者想必没什么问题。

这次与南机院的合作再次带来了经费和人员支持,差不多能支撑一年了吧?

应该……吧?

“老板,K120的升级项目必须进行,否则将来重型火箭没有发动机用的啊!”

一得知公司资金又充裕起来,郭申和另一位系统工程师就找上门了。

目的,当然是任何科研机构的家传手艺:要经费。

经费充足的时候要哭穷,经费一般的时候死命要,缺少经费那就去领导家里赖着不走,这都是华国科研机构负责人的惯例。

林炬计算经费时只考虑了推进的主任务和几个能赚钱的项目,远期投资不是不想,是真的花钱啊!

系统研究所的推进方式是在现实中批经费,然后就会有神奇的力量保证每一分钱都有效益,但这花的钱也不少。

系统工程师们都是非常自信,在手里资源强大的情况下会自发规划各种项目。

比如基于K120开发新的大推力液氧煤油发动机、高比冲的氢氧发动机、大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超大直径箭体和燃料贮箱、共底贮箱、滑翔自航式火箭回收……

单单是项目名称就列了好几页,偏偏每一样都能给你找出能说服的答案,让你感觉到必要性。

这就是内行忽悠外行的容易处了,他说话你都觉得很有道理,天然就对专业人士抱有信任。

林炬同样也是如此,仅仅是几分钟后,他就相信不开发新发动机就是毁灭未来,于是名字一签:资金-1000万,科研项目+1。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