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1 / 2)

  盘山村是斜沙城有名的穷村。

  跟温家姐弟待着的西高土村穷得不相上下。它们一个在斜沙城的最西边,一个在斜沙城的最东边。

  从村里过来,都要走接近两个时辰。

  曾今盘山村丝毫不起眼,甚至在村子合并的时候因为太远太穷而差点被漏下。

  但谁也没想到,这么一个默默无闻的村子里居然跑出来一个金窝窝,那就是让盘山村闻名众村的孙文卿。

  孙文卿他爹叫孙有余,就是之前在卖羊粪的时候帮了温家姐弟一把的中年男人。

  他家在盘山村里以前算极穷,根本没养什么牛羊。现在算很穷,就是养了十来头山羊,那也只能覆盖孙文卿念书的费用。自家过得还是穷。

  他们一个村子里往上数五代,没出来一个读书人。

  但就是这么一个连书都买不起的村里,孙文卿十岁才开始正式念书,十二岁考上童生,十八成为秀才。如今也不过十九。

  他念书念得极好,本该去府城的。但不知怎么,就在前儿又回到县学。

  斜沙城里是个读书人都知道他,也猜想他回来是因为负担不起那边的念书费用。

  因为即便是他每月可以领取廪银,府城那日子也是他们斜沙城的寻常老百姓过不起的。

  藏在林中,如磨盘一样的盘山村里,孙有余看着闷不吭声帮着自己堆肥的儿子,忐忑问:“是不是银钱不够了,怎么回县学了?”

  孙文卿垂着眼皮,对就在近处的羊粪没有半分反应。

  “爹,我不想继续念书了。”

  “那怎么行!”孙有余眼睛都快瞪出来了。

  他气得胸口剧烈起伏:“你老师说了,你是读书的料子,也是做官的料子。就是做个县官,那也比我们这些泥腿子要好过。”

  “儿啊,你若是因为钱,你放心,爹还是能拿得出来的。咱继续读,府城老师好,比在县学强。”

  孙文卿瞧着地上的羊粪,看着父亲佝偻的背脊。一想到在府城看到的那些,眼中隐隐渗出血色。

  他天生聪慧,看事也是一眼看透。

  如今的大顺,要想过得好,做个贪官银子便能如河一般往手上涌。可真要做个有抱负的好官,这不是个好时候。

  这是孙文卿在府城的牢里蹲了两个月想明白的事。

  自家的孩子自家知道,孙有余看他这副低沉的模样,定是遭了难。

  他苦闷地握紧手里的耙子,心里边闷痛。

  都怪他们,拖累了儿子。

  孙文卿不想让孙有余陷入自责,自己一个秀才,要在斜沙城活下来,也不是什么难事。

  他看着地上的羊粪,声音里藏着思量好了的坚定。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