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文保局都被骗了?35(2 / 2)

这位农民工大哥。

越看,

秦洛越觉得有问题。

一般工地上的工人,脸上不仅仅是泥土这类的脏东西。

包括肤色,包括皱纹等等。

常年在工地上的人,皮肤普遍偏黑,因为毕竟是室外作业,而且干的都是体力活,所以苍老的会快一点。

但是这位。

隐藏在那些泥土灰尘下的皮肤,好像没那么苍老。

他又把视线挪向了张国文。

“张教授,这个陶俑,你刚刚是不是判断也有一些问题?”

其实秦洛本人的鉴宝能力,没有那么差。

他一个开博物馆的,如果遇到一般的文物,还是可以很轻易地就能判断出来真假。

但是刚刚在看到这个北魏陶俑的时候,他基本已经相信这个就是真的了。

你想想,那些比他年长几十岁的文保局专家,都在第一时间没有判断出来,他看走眼了,也很正常。

也就是后来张国文来看了下。

就连一开始的张国文都觉得这就是北魏时期的陶俑。

只是后来在一些细节上存在一些疑虑。

但是谁又规定那个年代的陶俑必须要有少数民族的特色的,必须要有草原的特色的。

万一做陶俑的人就是喜欢汉文化,做个纯汉文化的陶俑呢。

“我再看看!”

张国文最近没在燕京,所以没怎么了解过文保局的这些事。

而且也不是一个系统的,所以他关注的就比较少。

但是听了刚刚的事情,他开始谨慎起来。

又看了一遍这个陶俑。

教授就是教授。

如果你潜意识认为一个东西是真的,你会很难发现它的一些瑕疵,就算有瑕疵,也会潜意识的认为是自己的判断哪里出了问题。

就和看人一样,如果你潜意识觉得对方是一个好人,就会很难发现他的缺点。

但是要是带着怀疑的眼光再去看的时候,就会发现这个人,各种各样的缺点都是自己不能忍受的。

比如邋遢,你以前会觉得他是随意,但是没有好印象再去看,就会很讨厌。

比如乱花钱,以前会觉得他是大方的,后来只会觉得他没有规划,没有自我约束能力。

看文物也是同样的道理。

张教授这种级别的专家,如果带着怀疑的目光去看,那很简单地就会发现其存在的问题。

“这个应该不是真的!”

哦?

一听张国文的话,在场的所有人都来了兴致,只有孙福,一脸慌乱。

“张教授,怎么说?”

这名警官虽然是公安系统的,但他一直负责的都是文物相关的案子,所以在刚刚知道此人是张国文后,也是瞬间想起了他是谁。

虽然没见过,但只要大概能联想到,那就会知道青华大学历史系教授的分量。

张国文缓缓开口道:

“这个陶俑除了我说的时代特色,也就是鲜卑族和草原文化的特征没有之外,他的雕刻和釉色,都带着一点现代人的习惯。”

“包括这个色彩,北魏时期的釉色非常绚丽多彩,这个陶俑虽然使用了钧红这种釉色方式,但是里面老僧衣和蟮皮黄这两个色彩却有些现代工艺感的特征,如果不仔细看,可能很难看出其中的细微差别,但是仔细看了之后,却会发现,当时的陶俑的工艺顺序,应该是刷、淋、点,而这个陶俑,刷和淋这两个步骤合一了,这样就导致釉面的分层效果不那么理想!”

要说专业就是专业。

当张国文仔细研究后,除了本身服饰的不协调之外,就连工艺上存在的瑕疵他都点了出来。

当然,这种陶俑如果放在一般的专家或者收藏爱好者眼中,估计大概率都会被认为是真的。

而经过这么一遭,在张国文的最终分析下。

它变成了假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