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可劲折腾539(1 / 2)

   总体来说,春秋战国根本不存在什么祖宗家法,为了生存讲究的就是一个求变。

   在春秋时期,楚国最先组建特殊军团,取名为“左右广”。

   楚国的这一支“左右广”属于国君的近卫,规模大概也就一千五人,只是他们的装备无比豪华,将“戟”作为标配武器,并且人人披甲,个别精锐中的精锐用的是犀牛甲。

   第二个搞整编制披甲部队的不是国家,他们是晋国的魏氏。

   不好说魏氏是不是模仿楚国的“左右广”了,反正魏氏的重步兵也是使用“戟”这种近战兵器。

   一开始,魏氏的重步兵只使用“戟”,也就是带了矛头的“矛戈”,慢慢再配上盾牌与弓箭,直至有一个叫吴起的人接手继续训练,再加上从内政进行改革,魏武卒也就出现了。

   所以,到了战国阶段的魏国,他们的魏武卒并不能简单的讲军事,还要搭配上给予的待遇,才算是魏武卒。

   到后面,等魏国失去河西之地,可耕作田地丢了许多,一代和二代的魏武卒成员健在不少,问题是魏武卒作为国家一支精锐军团的编制却消失了。

   说白,无非就是魏国养不起魏武卒了而已。

   目前楚国已经有“左右广”这一支精锐,其内的成员从武备到各方各面并不是自己出资,完全是楚国之君列装与供养。

   因为是这种模式,能够将楚国的“左右广”视作为一支职业军团,国君富有当然养得起,一旦国君变穷的话,肯定就是“左右广”不复存在。

   离魏氏搞成批量的重步兵还需要四五十年左右?

   在当代,也就是楼令所处的这个时代,晋国各个卿位家族其实没有在尝试组建精锐军团,以前怎么样,到了当前仍旧一样。

   倒是栾书推动的变革之中,涉及到了组建精锐部队,也就是要求每个家族纳赋的时候,私军之中必须有多少披甲率。

   栾书只是提出那个建议,暂时遭到多数卿大夫的反对。

   卿大夫反对的理由很现实,他们该给予“士”和“徒”的待遇都给了,一旦要求某些“士”或“徒”必须着甲,并不是要求谁披甲,那个人就有足够的訾产买一套甲。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