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在路上295(1 / 2)

   因为当前时代只有在“孟津”有那么一座跨河大桥的关系,晋人南下基本都是选择走通过单国到大河南岸的路线。

   在春秋时代发生了那么一个大事件,不是哪个诸侯国怎么样,而是在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发生了大河改道。

   同时,这一次也是有记载以来大河第一次改道。

   大河原来从河南滑县附近,向北流向内黄之西,再北流至河北巨鹿西,折而东北流,经辛集,深州,武强等地,至天津南出海。

   改道后,从滑县附近向东,至河南濮阳西,转而北上,在山东冠县北,折向东流,至茌平北又折而北流,经德州,渐向东北,经沧州黄骅县以北出海。

   大河的这一次改道对中原的影响极大,不止让卫国失去了大河以北的控制区,同时也让齐国丢了济水以北的控制权,产生的无人区远比想象中更大!

   在大范围的水涝之后,中原区域各诸侯国经济损失惨重,人口也是出现了锐减。

   大河改道还带来了另一个影响,晋国的东部以及东北部出现大范围的湿地,乃至于形成了大片的沼泽区域;齐国济水以北的情况与晋国东部、东南部差不多;燕国干脆就因为大河改道的影响,直接跟中原列国失联了。

   楼令听说过大河改道的信息,只是不清楚后续的影响,才会讶异出使队伍为什么不径直向东,为什么要选择拐那么一个大弯的路线。

   他们在郑国边境受到了隆重的迎接,郑国方面的负责人号子孔,他是郑穆公的儿子,也是当代郑君坚的叔叔。

   子孔虽然是叔叔辈,其实年龄方面并不大,反正也就是比楼令年长一些,应该还不到三十岁?

   “怎么是你来迎接?”郤克看到是子孔负责迎接,看上去比较不爽。

   这是子孔现如今在郑国的地位并不高,遭到了郤克的嫌弃。

   子孔一本正经地说道:“我为公子,前来迎接已经非常隆重。”

   郤克没有再多说什么,接受完款待却拒绝前去“新郑”拜谒郑君坚,也拒绝了郑国想要对使节团的其余帮助。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