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强国之道36(1 / 2)

孔慧元说道:“七成,会不会太高了?”

孔颖达气得吹胡子瞪眼,这傻孙子,到手的好处不要?他已经认命了,既然田税无法避免,为何不在其他方面多拿点?

刘温珏说道:“你们拿到技术后,可以自己生产,也可以按照精盐的经营模式找代理商。代理商这方面呢,可以收取一定的加盟费,然后每年再从他们的盈利里面收取一定的管理费。

不管哪种模式,那三成都不能少,还有,记得交商税。”

皇帝忽然说道:“课就先上到这里,来人,带公主们下去玩。”

几个伺候公主的宫女就带公主们进屋玩冠军棋了。

皇帝问道:“珏儿,商人难以管理,商税经常收不到,如何解?”

这个时代的大商人,基本上都是行商,就是没有固定的营业场所,带着货到处倒卖。所以各朝皇帝对于商人都是持打压态度,究其原因,商税难收。

刘温珏说道:“以精盐和未来的造纸为例,商人想倒卖精盐和纸张,那必须去厂里拿货,这不就有记录可查了吗?

现阶段最赚钱的几个买卖,我们抓住就行了,利润低的只能以后再想办法。”

现在的经济,基本上就是买卖酒,盐铁,纸张,布匹,牛羊马,和粮食。

“我们制定新的商律,商人必须持证经营,叫做经营许可证。一年一换,没有证的没收营业所得。当然,对于那些除了粮食的农产品,以及小老百姓,就不必要求了。

那些赚大钱的买卖,必须办证,有了证就要他们每次交易都要记账,每个月查账收税。偷税漏税的施以刑罚,举报者可以获得非法所得的三成,保证所有人都不敢乱来。”

“妙啊!”

皇帝非常开心,要知道国家的税收每年差不多是两千万贯,日子过的是紧巴巴的。

刘温珏继续说道:“而且,要对盈利分阶段进行收税。赚的越多收的越多,赚的越少就收的越少甚至不收。这叫劫富济贫,缓解贫富差距变大的矛盾。

等收的税多了,就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我们甚至可以取消徭役。”

皇帝皱眉道:“取消了徭役,那些工程怎么办?”

“花钱雇人啊,钱多了你怕什么。这样还不会激起民怨,百姓赚了钱还得对爹歌功颂德。各位想想,假如秦始皇修长城,修陵墓都是花钱雇人,那还会亡国吗?”

这个时空没有隋炀帝,刘温珏只能拿秦始皇做例子。

皇帝开始认真思考取消徭役的可行性,刘温珏说道:“这个比较远先别想,先把商人规范了再说。

爹,你要记住,想要成为一个大国,一共有四个条件。

第一,国土和人口。像东海的倭奴,再给他们一千年都发展不起来。

第二,国防力量和政治。国防力量就是军事实力,弱后就要挨打。就比如高句丽,做梦都害怕我们突然进攻他们。而政治,就是国家影响力。就比如我大汉的乞丐,地位都比番邦蛮夷高一等。

第三,经济水平。说白了就是钱。钱能解决世界上百分之九十九的事情,剩下那百分之一则需要更多的钱。

第四,科技和教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以前靠木质的工具耕地,后来有了铁质农具和耕牛,在未来肯定还有生产力更高的东西替代耕牛。这就是科技,我们要大力扶持有创造力的工匠。

而教育不用我多说了,知识才能改变命运,不论是个人的,还是国家的。”

孔颖达不服地说道:“这教育为什么排第四,而且还要大力扶持工匠?”

刘温珏毫不犹豫地反驳道:“北方的游牧民族年年南侵,派几个儒生就能让他们退兵了?没有军事实力,一切都是空谈。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