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师人律己34(1 / 2)

“玩儿真的!”

这句话,放到XJ本地“白坎儿”身上,那是与生俱来的“本分”,是“属性”设定之一,没有谁把“说谎”当成本事去夸耀。

所以,当XJ人把“本分”拿出来“说事”、“行事”的时候,就会被一些非本土的“客人”当成“新闻”来看。

朱朱发现一个很大的问题:年轻的游客,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当讲到某个他们所没听说过的“内容”的时候,都会把嘴巴大大地张成一个“O”型,像这种“夸张”的表情,是“内敛”为主的“传统”中国人,所不轻易去做的。

由此推论,这些人中,可能会有一些“海外游学”的经历。

比起外国人动不动就“大惊小怪”,中国传统,要遇到任何情况,都从容大气,波澜不惊,这才算是标准国人。

而他们这样做了,朱朱到底是毕业于河南高校的,这种非国人传统的外向特质,让她心中有些“同款惊讶”。

不过,有意思的是,自从戴着耳机进行“个性化”地“定制讲解”,为了保证这些“付费者”的消费权益,朱朱开始练习“眉飞色舞”地“耳语”式音量,还要保证语调“抑扬顿挫”。

这种讲法,别说,听者很满意;而当朱朱也调用了所有内部后位的发音器官来发声之后,也惊讶地发现,一口水都不带喝地连讲三、五个小时,完全可以做得到,并且,讲完之后,还不毁嗓子。

这功力,是在报名了某全国最大的有声平台,做一个能挣副业钱的“主播”,参加了培训班之后学到的。

虽然并没有在那个平台上挣到一分钱,可是从这场“培训”中得到的“科学发声”方法,足以平滑转移到频繁的文博讲解当中。

而凑巧在附近,努力“蹭听”的人,也不在少数,次次都有。

为了让“付费者”觉得自己的钱没有白花,只要这些蹭听者还有那么一点点“要脸”,朱朱就会把自己的目光,绕过这些“免费听众”的脸庞,去在“付费者”脸上聚焦,用坚定的眼神,与配套的“忽高忽低”的讲解词,让听者不可能听个“周全”。

这很有意思!

毕竟,当年,朱朱去西安的时候,自己也曾经是“蹭听者”中的一员。

只要听力够好,总是能够听到的。

换角度来说,现在朱朱有点明白,在旅游平台有一个培训公益讲座,那位讲甘肃博物馆的金牌导游,为什么说着说着,声音就被他“咽”到嗓子眼里面去了,害得她听得那么费劲。

原来,这是“习惯”的力量!

也算是人家的基本功。这“躲蹭听”的功力太强,也“躲”成习惯了,真正让他“公开地宣讲”,他也只能坚持第一课的前五分钟,是一个标准音量,到后面,就完全像是在“自言自语”了。

朱朱在想,如果有一天,自己也能练成像这位“金牌”讲解员一样的功力了,会不会就不会和人正常讲话了呢?

事实证明:长期依赖耳机,这讲话的习惯,会形成一种特殊的“职业”特色。

还有一个更糟糕的新“毛病”也出来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