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口音撕扯(1 / 2)

这程足时的讲解,朱朱讲得是“口干舌躁”,幸亏水带够了。

一路戈壁,在经过“卡拉麦里自然动物保护区”的时候,网格状的防沙带,单调到乏味的风景,让朱朱联想起了去南疆喀什的那一路,同样也是茫茫戈壁、沙漠,同样也是无聊到发呆。

但是,这一车的司机,不管如何困倦,朱朱是有任务的,得把这种“风景”之下,如何带客人,怎样讲解这两边的风景、动物、植物,不管是从科学的角度,还是历史、人文,都得一“忽拉”地上!

当看到辛苦忙了一上午的领队小袁总在“向阳花位”的脑袋,那两侧剃平,顶盖烫了一头顶天的小卷儿,换了角度,也终于不受控制地歪到了一边,就知道:

“孩子也累了!”

虽然小袁总也是两个“孩子”的爹了,但在朱朱看来:他还算是一个,玩性未消的“大孩子”。

在跑旅游车的老司机师傅们的嘴里,“副驾驶”位,就是所谓“向阳花”位。

一般来说,都是给导游坐的,这种中巴车。

由于纬度原因,越向北走,这太阳的“斜射角”就越小,被“太阳”可着劲儿“眷顾”的机会和时长,也就越来越多。

如果不做好防晒,一趟“团”带下来,没有哪个导游不黑的;更不用说那个永远没遮没挡,不能轻易换位置的“主驾”司机师傅了。

皮肤越黑,就证明,人家越是“老司机”———“老马识途”,很靠得住的那种!

相反,如果一个“细皮嫩肉”的小白脸司机坐在了那个位置,反而倒没有几个人,敢坐呢!

和老司机的“皮肤”黑度一样,“老导游”的特质,从一副“烟嗓”可以判断得出来。

而朱朱,并没有几年的带团经验,这副嗓子,还没有被“伤”得太过,依然保持着清亮的嗓音,能够给到这些“新手司机”们,“动听”的感受;倒也不错!

“来来,各位师傅们!咱们以前是只开车,不动嘴;可是,现在大家不仅仅是一个司机了,还要给游客讲解;这讲解呢,就是用‘嘴巴’挣钱,天天讲、天天讲,加上这一路上和各种噪音的抵抗,扯着嗓子讲一天可以、两天可以;可是咱们XJ多大啊?随便一走,就是十几天。

要是连续扯上十几天嗓子,不说能不能讲到‘嗓子哑’,就说这一旦哑了,声带受损,可是不可逆的;到时说‘喊坏了’,就要坏一辈子了。所以,今天我就来给大家教教,如何科学发声,怎么保护嗓子,可以长时间地讲解,而不伤嗓子。”

朱朱刚刚参加完一个“声音训练班”,极有心得。

于是,立马给各位师傅们,利用这一路上的漫长和无聊的时间,把包括“唇齿练习”、“气息练习”、“快吸慢呼”、“狗喘气”、“提拉挺松”……全都一一铺了过来,师傅们最喜欢的练习,居然是“数葫芦”。

“金葫芦、银葫芦,一口气数不了二十四个葫芦:一个葫芦、两个葫芦、三个葫芦、四个葫芦……二十四个葫芦!”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