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玩转髀石(1 / 2)

唉,没办法,这一提羊,就不由得把这东西,里里外外,生生死死的给弄个透彻!

在没有看到老师所送的“XJ的羊”文件之前,在座各位学员,已经有口水在肚子里,转了一个圈。

“走的是宝石路,吃的是中草药,喝的是矿泉水,拉的是六味地黄丸。”

这一段关于XJ羊如何之好的“顺口溜”,早已经像“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一样地,深深印刻到了每一位XJ导游的心底里。

而这个“髀石”,就是羊后腿上的关节,是羊的大腿和小腿部分的连接关节。XJ人叫它“拐把子”———关节处的那个“膝关节”的骨头。

这个词,最早就是出自于《元史·太祖纪》:

“复前行至一山下,有马数百,牧者唯童子数人,方击髀石为戏。”

男孩子们会拿着羊髀石,瞅准目标,用手转着弹出去,看谁打的兼具力度和准度。

打髀石,对于男孩子们———儿娃子们来说,不仅仅是考验视力、智力,更是考验手中的力道、准头。

在特定的划线、区域内,男孩子们瞅准了目标髀石的位置,用手中的髀石,去远距离地投掷击打,游戏规则和“打台球”也有些类似的地方。

而女孩子们———丫头子们,则是五个羊髀石为一组,有的还会在其中的一个面上点一个红点油漆做装饰,以区别哪一块髀石是属于工具髀石,就是专门往天空中抛,以增加难度的那个专用干扰用髀石。

就像是“八百标兵奔北坡”,本来一口气读下来,挺顺的;为了增加难度,就变成了:“八了百了标了兵了奔了北了坡”,相当于是这个“了”一样,无时无刻,不出现在这个游戏中。

它,是从始至终,不能落地的。

所以,这个女孩子们的玩法很考验人的手、眼配合,对敏捷度的要求非常高:

一般的玩法是,手中拿两个羊髀石,当其中的一个被高高地抛起到空中的时候,另一个原来放在手心中的羊髀石,就要按照“芯芯”、“背背”、“窝窝”、“扣”四个能立稳得住的面,来改变这一块羊髀石的四种摆放姿态,当完成了之后,才能上、下两块羊髀石“合二为一”,算是“赢”得了这掌心里的一块。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