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短期安排!求收藏!求推荐!47(2 / 2)

抄袭?网友抄历史书,我抄网友,等于我抄历史书,这人数学没学好啊,等量代换都不清楚,李蓬蒿直接将其无视,开玩笑,粉丝就是家人,家人扶持能算违规吗?当然不算!

总结了一下目前的资料,证明‘七国之乱’是板上钉钉的事了,那几个反王应该就是年底谋划并宣告天下了,不过好在匈奴没有真的进攻长安,只要按照历史线走就没问题,

李蓬蒿对此列了几个重点:

1.掐准时机返回长安,要让朝廷看到自己在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以此得到重视,就算没有战功,也应该能升一级,所以之前才让郭解关注送圣旨去胶西、楚、赵三国的人马,只要有人死,就会有人退,对于自己来说就是进的机会;

2.抱大腿,抱谁的大腿?窦婴、周亚夫还是田蚡?按网友给的信息,周亚夫无疑是最好的选择,战功最多,但是这一役后,周亚夫的人生会达到顶峰,以后都是走下坡路,甚至还要被刘启惦记,

那么只能放弃周亚夫,从窦婴和田蚡二人之间选一个,田蚡是以后的大人物,但是太贪,很容易出事,窦婴这个人就还不错,虽然是窦氏的人,但全然不惯着高高在上的窦太后,这过渡期就选择窦婴;

3.把控自己的功劳,功得立,但不能立太多,正如周亚夫一般,如日中天之后就是下坡路,必须给自己留下空间,等待刘彻的大世到来,那么自己转岗的去向是哪里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考虑到自己会往军事上发展,那么军工和军队是两个大头,都得抓,西汉的军队建制中禁军有负责皇帝安全和宫殿安全的殿卫军,由郎中令统领,还有由卫尉统领的宫卫军,又称南军,负责皇宫安全。

以及驻扎在城外的城卫军,由中尉统领,又称北军,负责京城治安。而镇守边疆的戍军又是另外的建制,行政上是由三公之一的太尉总领,郎中令和中尉以及卫尉都是属九卿,互不干涉,

而殿卫军基本都是子弟兵,宫卫军和城卫军选用的也是长安及附近郡县里的合格男子,都是关系户,颇为头痛,考虑再三,先去掉殿卫军和边塞戍军的选择,太远和太近都不好,

宫卫军的职责内容颇为单调,那么还是选择军事体系相对比较完善的城卫军,不仅负责京师治安,看守刑狱,在皇上出行时还会护送,必要时作为应急部队。

这三个重点就是李蓬蒿归纳了当下的目标,如今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

东宫!

今天又是皇上觐见太后的日子,刘启早早起来处理了一些事务就赶来东宫见自己的母亲,

“皇儿给母亲请安!”纵然窦太后看不见,但刘启还是行礼道,

“大忙人舍得过来啦?”窦太后轻声道,

窦太后自双目失明后,就不爱出门,房间里放只鸟,再弄些蟋蟀来听个响,打发一下时间,顶多天气好的时候出去晒晒太阳,吹吹风,有时还可以听到虫兽的声音,虽然双目失明,但换来的也是她权势极高的待遇,

听到窦太后点自己,刘启装作一脸无辜,“再忙皇儿也得来看您啊,啊哈哈,今天出太阳了,您出去晒晒太阳?”

“也行,呆在这屋子里闷闷的,也想感受一下外面的样子!”窦太后话里有话,刘启直接当没听到,让婢女将太后扶到院子里晒起了太阳,

窦太后没得到回应,又道:“晁错那《削藩策》你怎么看?你觉得那些藩王会让你削吗?我看那晁错就是人心不足蛇吞象!”

嗨————

刘启长长叹了一口气,“母亲,该来的始终会来,皇儿作为皇上,不光是对你负责,还要对诸位先帝以及后世子孙考虑,藩王的问题不能再交给后人了,削弱藩王,收归领地是必然的,

至于晁错,人家也是尽忠尽职罢了,总比那些不做事的蛀虫好多了,病患需早除!”

窦太后想了想道:“我也知道晁错是个有用的人,但那汲黯就说的很对嘛,‘治大国若烹小鲜’,我是怕藩王们过激了,到时候又是生灵涂炭!”

不说窦太后小吕后的权势,起码还是尊重刘氏江山的,窦太后在世期间还打压了诸多藩王,很多藩王都看在她的脸面上没有做出什么太过过火的事情,除了这一次是被刘启逼急了。

刘启点头表示认可窦太后的话,又随便聊了几句这才离去,

待刘启离去,窦太后叫来婢女问道:“窦婴最近在哪?”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