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暗流涌动!(二)求收藏!求推荐!44(1 / 2)

--

陶青的一番话也是有一番道理,但刘启显然不是很想听到太多反对的声音,还是那句话,今日不反,明日就不一定了,先帝未完成的事情,他不想再把这个问题遗留给自己的儿子,

流民问题,先帝至今暂时解决了,削藩的事情自己领了,打败匈奴的任务还是留给儿子吧,刘启的内心想道,

晁错又怎会任由陶青反驳,缓缓道:“陶大人,安定?大汉哪里安定了?汉立国数十年,打了多少年仗,就算现在没有打仗,也离打仗不远了!”

陶青微怒,“晁大人,依你之言,我大汉是要再起兵戈了?”

晁错并未理会陶青的不满,“除了异姓王作乱,还不是有刘姓王谋反的例子?先帝时期,先有济北王刘兴居谋反,三年之后又有淮南王刘长作乱,这样的例子还少吗?”

“那你说如今谁要造反?”陶青反驳道,

只听晁错缓缓说道:“我看当今吴王刘濞,就有可能造反!”

听到晁错直接点名道姓刘濞,这如此不加掩饰的针锋相对,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俩有仇呢,

“陛下,晁错如此妄议藩王,有离间之嫌,这要是传到诸藩王耳中,恐怕影响不好,吴王刘濞乃是高皇帝亲封,统领吴国数十城,论其辈分还是先帝的堂兄,陛下您的伯父,先帝体恤吴王年老体弱,特赐节杖,准允不朝,如若需要一探虚实,可安排使节召其入朝,

我等妄议陛下家事,皇室宗亲都乃血肉至亲,臣以为应斟酌再三!”太常令听到晁错的话马上也出来反驳,

太常负责宗庙礼仪兼选试博士,这藩王礼仪问题,他自然也能说上几句话,其实还是晁错或者皇上的这一步迈的太大了,群臣皆为之惶恐不安,

刘启看大家吵得厉害,“朝会而已,该说说,该听听,但还是先听完说什么再作议论!”

和晁错争执的几位大臣只得先让晁错说完,再看怎么反驳,

晁错拿出吴王犯罪的证据道:“吴王常巡视吴国,吴国子民要服徭役的,他还花钱找人替他们,别看花钱多,但他钱多啊,

吴国地处东南,物产丰富,私铸铜钱无数,不光是花钱替人服徭役,还收纳盗匪之徒,这不是与朝廷法治相违背吗?

一个吴王就已经这样了,胶西王、楚王、赵王、齐王等都是如此骄奢淫逸,视大汉律法为何物?而《削藩策》正是针对诸侯王所完善的律法,根据诸侯王的过错,犯罪程度,个人态度等方面进行封地的削减!”

强化律法的完善与落实,都不过是皇权集中的一个借口,没有哪个国家是靠法律来壮大的,也没有哪个国家因为律法落后而挨打的,

待晁错语毕,刘启见没有人说话,看向一人道:“汲黯,你来说说看!”

汲黯乃是窦太后一派的人,深谙黄老之学,乃是其中佼佼者,也是太后信任的人,刘启让他说几句话,也是想有个底,免得到了太后那被说一通。

汲黯生性谦和,本不想参与讨论这种事情,但皇上点到自己,也不得不站起来说道:“陛下,臣以为‘治大国者若烹小鲜’,意思就是我们在烹饪这个小鱼小虾时,

不能大幅度的去动它,等一面慢慢熟了再去翻面,而不是不管它什么样子就翻来翻去,反而搞成了浆糊,那么用作于治国来说,

就是不能如此大刀阔斧的削减诸藩国的封地,应徐徐图之!”

“那你这道菜要做多少年?五年还是十年?还削不削了?”听到汲黯拿黄老学说来做比喻,晁错不免有些不悦,

汉室虽然以黄老之学为主,且太后还要求她那一派系甚至皇上学习黄老学说,但也有很多人不喜欢黄老的无为做法,等是不可能的,该出手时就出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