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王翦问计,二五百主30(1 / 2)

翌日,卯时。

王贲领着三万大军急速行军,离开了成安。

冷风,在不断呼啸。

大军军容整齐如一,仿若一条长龙,蜿蜒前进。

人人披甲,寒意遍袭全身。

甲胄撞击声,声声哐当。

风声,甲撞击声,急促的脚步声,声声勾勒出一幅行军画卷。

走出颍川郡,经三川郡,过河内郡,至上党郡,达阏与。

已然过了一月。

如今已是公元前229年一月六日。

王贲三万大军便驻扎在阏与城。

阏与城以北处的校场,便作为安顿三万大军之地。

此时,蒙彰带着麾下秦卒,一如既往,进行练兵。

等他练兵结束,返回帐篷后,整个校场到处都是大战即将来临的议论声。

蒙彰充耳不闻。

王戟跟着王贲,不知去往哪里了,终日不见其人。

蒙彰返回帐篷后,依然甲不离身。

此刻,他正在小心翼翼地擦拭着四尺长剑,既温柔,又专一,旁若无人。

“汝是蒙彰?”

一声厚重而洪亮的声音,让蒙彰手中擦拭动作为之一滞。

蒙彰转头望去,发现是一位着甲的中年男子,在他身后,还有王贲和王戟跟着。

这男子目字脸,身材却异常魁梧,年纪约莫四五十岁。

蒙彰轻放下手中四尺长剑,起身行礼:“见过王裨将,见过上将军!”

中年男子目光忽地锐利如剑,刺看向蒙彰,“汝如何识得吾?”

蒙彰不卑不亢,从容沉静道:“回上将军,吾凭借两点猜得上将军。”

“哦?汝倒是说说看。”

“唯。”

蒙恬深吸口气,面对王翦,他必须保持冷静。

接着,蒙彰便开口道:“其一,王裨将与王二五百主,都在汝身后,依王裨将今时今日身份,能让他恭敬而心甘情愿者,加之年纪在四五十者,吾便猜是上将军。”

王翦脸色沉静如水,蒙彰见他没有提出异议,继续说道:“其二,上将军是王裨将阿翁,上将军与王裨将形貌相似如此,若无关系,恐难解释。此点,亦是吾猜出上将军的重中之重。”

王翦深深地看了一眼蒙彰,“若按汝如此说,汝与蒙恬形貌相似,亘古无二。岂不是说汝与蒙恬是兄弟?”

蒙彰闻此,怔在原地。

王翦也如此说,莫非他和蒙恬真的是兄弟不成?

王翦走到蒙彰对面,王贲与王戟不知从哪里弄来案几,放在两人之间。

“坐。”王翦指着案几说道。

蒙彰回过神,看了眼王贲、王戟,见他们站得板板正正,不吱一声,心中感到一阵好笑。

蒙彰依言照做,跪坐在案几旁,目光平视着王翦。

王翦也跪坐了起来,与蒙彰相对而坐。

“大王来书,寥寥数句,皆是与汝有关。”

听着王翦这话,蒙彰没有接话,目光仍旧是看向王翦。

王翦看着蒙彰,神色严肃:“吾听贲言,汝两次上书大王,可有此事?”

“确有此事。”蒙彰回道。

“两次上书,皆是利国之言,此事,出乎吾之意料。若非贲言汝是他麾下百将,吾还以为是朝中哪个大臣之子混了进来呢?”王翦的目光直直地望着蒙彰,企图从他身上看出些什么。

蒙彰不假思索接言:“吾是秦人,虽位卑,却一直未敢忘却忧国。”

王翦诧异地看着蒙彰,“汝倒是实诚。”

蒙彰:“因吾以秦人为荣,此生之志,志在强秦。天下归一,可助强秦,是以吾终日不怠练兵之事,只为战场建功。”

王翦沉默。

天下归一,该是他解甲归田之时了吧?

若真有那一日,倒也不错。

王翦望着蒙彰,脑海中浮现的蒙恬,与之重合为一。

蒙彰?

蒙恬?

王翦忽地目光骤然冷峻:“汝才百将,切莫好高骛远。”

蒙彰:“不想成为上将军的百将,就不是大秦的好百将。”

王翦愕然,王贲瞠目,王戟眼睛瞪圆。

须臾。

王翦:“锐气如此,方为大秦男儿。”

蒙彰不言。

“据贲所言,汝足智多谋,吾且问汝,大秦何以灭赵?”王翦目光平静地问道。

蒙彰没有直接回应,而是问道:“上将军可否告知吾,如今赵国如何?”

王翦目露赞赏,口中说道:

“赵国代郡,天崩地裂,房屋倒塌,不计其数。代郡之民,十不存一。”

“赵国以北,赤地千里,已成不毛之地。人畜相继而死,生灵一片涂炭。”

“天意在秦,大王因之,弃魏灭赵。”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