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李攸问计于蒙彰,相谈秦灭赵之论23(1 / 2)

飞流的是时间,它一点一滴的过去。

转眼间,已是十月二十日。

蒙彰睁眼醒来,今天,他让罗年带着麾下秦卒继续练兵。

而他自己,则是待在尉舍。

在尉舍内处理一些魏谋不能处理的文书。

处理完后,还未等他歇息片刻,魏谋就来禀告说,郏县县令李攸找他。

蒙彰让魏谋将郏县县令李攸引入到大堂,而他歇息须臾后,就往大堂走去。

刚入大堂,一道身影,映入眼眸。

此人,正是郏县县令李攸。

李攸一看见蒙彰,就笑着开口道:“蒙县尉,如今郏县,人人知汝而不知吾。每日耳中所闻,皆汝练兵之事,至今已有五月之久。”

蒙彰摇头,并不接话,“县蔷夫今日来尉舍,不知所为何事?”

李攸收起笑容,正色道:“蒙县尉,吾今日来此,欲有所问。还请蒙县尉教我!”

蒙彰:“承蒙县蔷夫高看,不知县蔷夫所问何事,望能详陈。”

李攸:“之前,与蒙县尉有过谈论大秦思想政治一事,不知蒙县尉可还记得?”

蒙彰点头,疑惑地看向李攸。

“'凡郏县人,人人都需要参加,由县蔷夫亲自授讲,话不必太过文雅,通俗易懂即可',蒙县尉昔日之言,犹在耳旁。”

“吾一月前写成秦书,交由蒙县尉批阅,而蒙县尉看后说'可'。但吾将秦书所载之事,都与郏县黔首言,可收效甚微,这是为何?”

听着李攸之言,蒙彰又见他一副虚心求教的模样,心中思索此事。

未几。

蒙彰:“一,此事贵在坚持,需要久久为功。”

“县蔷夫秦书出现,至今才一月。吾坚信,等一年后再看,县蔷夫必然能深感满意。”

李攸若有所思,“蒙县尉之言,甚是有理,吾受教了。”

蒙彰继续说道:“二,以利诱之。”

李攸接话问:“此言何解?还望蒙县尉教我。”

蒙彰:“所谓‘以利诱之’,即县蔷夫亲自授讲大秦思想政治给郏县众人听,若是有人能复述县蔷夫之言而无错,则奖其一些好处——或是些许粮食,或是一件御寒衣物,或是一点名望,这些皆可。”

“因天下人,人人趋利,此人性也。”

“不出三年,人人争相听县蔷夫之大秦思想政治,若果真如此,则他们心向大秦,可期之。向秦之心,必日益坚固。”

李攸闻此,目光骤亮,拍着双手笑道:“彩!彩!彩!”

“蒙县尉之言,可点醒了吾,多谢蒙县尉教我。”李攸起身,向蒙彰作揖手礼。

蒙彰看着李攸似乎没有离去的意思,心中微微诧异。

李攸面露犹豫。

此刻间,大堂寂静一片。

“蒙县尉,依你之见,大秦能否灭赵?”李攸的目光紧紧地看向蒙彰。

蒙彰眯眼看向李攸,面色平静:“县蔷夫,何以此问于吾?”

李攸:“蒙县尉有所不知,如今,凡大秦之人,人人皆谈此事。以吾之见,此问从咸阳传出。”

蒙彰一怔。

五个月来,他都忙着练兵,无暇顾及其他。

没想到,当今大秦境内之人,都在讨论这个问题了。

为何会有这个问题出现呢?

莫非是攻赵之日将近?

这则消息放出来,只是为了探一下大秦境内百姓对大秦攻赵的态度?

或许有可能。

这些,都是蒙彰心中所想。

至于,事情是否如他猜测那般,倒是还未知。

回过神后,蒙彰问李攸,“那依县蔷夫所想,这大秦能否灭赵呢?”

李攸神色变得有些凝重,说:“赵国有李牧在,难!”

“李牧威震匈奴,被誉为‘赵之北边良将也’,我大秦若想灭赵,此人便是赵国最大的屏障。除非......”

“杀死李牧。”

蒙彰心中一惊。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