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过去弥陀经(1 / 2)

姜昊闭目内观脑海中的《过去弥陀经》,意念中一卷暗金色的绸绢虚空悬浮,上面满是密密麻麻的文字,当中描绘了一尊灿金佛像。正是大禅寺历代方丈才有资格修行,直指阳神大道的无上法门《过去弥陀经》的投影。

这经书四四方方,三尺长宽,上面的字迹非常之小,蝇头小楷,但却非常清晰,如刀刻印的一般,没有一点模糊之处。

且字体有一种深入骨髓的力量,让人看了之后,有一种这些小字会活动飞起来的感觉。字已经有灵性了。

经文的中间,是一尊金色佛陀,坐于虚空之中,无数日月星辰围绕在周围,把光辉都加持在这尊金色佛陀身上。

这尊金色佛陀双眼微闭,盘膝,双手结印,神态安详,却不像别的寺庙里面佛像的威严,透漏出来的是一种亲切、熟悉的气息。

神态、气质能与人引起共鸣,甚至让姜昊有一种感觉,这尊佛就是自己的千百世起源的前生。

“如是我闻,神魂存想于天庭,天庭者,众神之所归,众佛之灵台。观想天星之气贯顶而入,寸寸深入,与神魂结合,幻象重生,神魂可得清凉,炙热,酸辣,又可见天上琼楼玉女,又可见修罗恶鬼,可见天女诸菩萨,可见天地众神,可见上古圣贤,又可觉已堕轮回,又可觉战阵厮杀,又可觉软玉温香,又可觉父严母慈,又可觉自己武力滔天,翻江倒海,又可觉遍体腐烂,白骨累累,此诸般幻象,一切不管,守定心神,观想虚空有一佛,名为阿弥陀,结弥陀法印,此佛为天地众生本来面目,守护本念,不为一切所动,能免灾厄,忽然又感,天星之气已触神魂,以大力向上拉扯,人有白日飞升之意,此时便以莫大定力定神,于体中沉浮,切不可真意出窍,凡此种种,皆为虚妄……”

深更半夜,寂静无人之时,姜昊盘膝坐于阳台的坐垫上,揣摩着《弥陀经》的修炼之法,尤其是那经文最中央位置的佛像,更是被他不住端详。

熟读了一天,他已经大致读通了《弥陀经》之中的经文中一门最初壮大神魂的本源之法。

姜昊抬头仰望天空,注视默记,过了半柱香的功夫,他似把天上星空全部记在了脑海之中,豁然又闭上眼睛,学着《弥陀经》中间的那尊佛,闭起眼睛,双手抱在腹前,拇指相对,结住弥陀印。

将漫天星空存想在脑海之中后,姜昊静静坐着,观想着天空之中的星辰光辉射下来,灌顶而入,一寸寸的进入脑袋之中。

姜昊熟读《道经》,也知道了神魂修炼之法基本上都是观想,以假做真。

虽然观想天星光辉灌顶,就如想象自己口中有梅子一样,口中就会满口生津,其实嘴中并无梅,只是假象而已。

但是这种假象,却能够引起神魂甚至身体的种种反应。

在念头的想象之中,天上无数星辰在遥远的虚空之中闪烁着,都射下了无穷长的光线,落到了自己的头顶上,一寸寸的钻入。

假想的星光入脑,刚达皮膜,姜昊豁然就感觉到了全身清凉,好像沐浴在清风之中,全身毛孔之中都呼吸着清气,整个人飘飘欲仙,无比舒畅。

这种舒爽的感觉令人沉醉,让人有种永远也不想醒来的感觉。这是第一重感觉。

这种情况在弥陀经中有着记载,这是神魂沉沦的预兆,在这种预兆出现时,必须要及时观想经文中的那尊过去大佛,才能度过心劫。

心中一动,姜昊观想起过去大佛,刹那间,星空之中出现了一尊慈祥,亲切的金色佛像,好似自己千百世之前的前生。

佛像刚一出现,姜昊顿时恢复神智,之前那种舒爽沉醉,不可自拔的感觉立即消失不见。

天地依旧是天地,也没有星光入体,一切都是幻象。

姜昊却是知道,如果刚才不是自己及时观想过去佛,恐怕真的沉醉在清风入体的感觉之中不能自拔,搞不好以后就会变的疯疯癫癫。

修炼神魂观想,全身心的投入,真做假来假做真。若是心神失守,便是万劫不复。

定神静坐片刻,姜昊再次结印观想星空中的星光入体,引起神魂的反应。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