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向之所欣29(1 / 2)

向天盏想了想,决定新年还是回家去。这是他工作以后第一个可以自主支配、不用去巴塞罗那的春节。虽然才从老家过来,但他隐隐觉得,未来几年他应该非常忙碌,可能没有回家过春节的时间,所以在有空回去的时候还是尽量回去看看,陪陪爸妈。

这些天他陆陆续续把办公室里属于自己的东西都搬了个空,那些曾属于他的荣耀,他的回忆,也是闻讯的荣耀,闻讯一路走来的历程,他没思考两秒钟,就决定搬回家,珍而视之地放在了书房。

再大的矛盾,没有必要和自己的过去过不去。

在离开之前,先把该还的债先了结,比如,还来不及履约的饭局。

接下来仅剩的几天里,他得把欠下的饭局一一兑现,实在凑不来时间的话,下午茶也行。

首要履约的当然是李卓秋的饭局。早在他刚提离职消息传开时李卓秋就约了他饭局,结果这几个月愣是没凑上时间,李教授有空他在忙,他有空时李教授出差,等他休假回来时教授再次出差……兜兜转转直到年终两人终于对上了时间。

向天盏借了管明臻Iris餐厅的包厢来招待李卓秋。

两人坐定时,相对于向天盏的神采奕奕,李卓秋是肉眼可见的憔悴和疲惫。看得出这位习惯了国外节奏的教授很是吃了些苦头。

闻迅当初花了很大的诚意和心思挖李卓秋过来,是希望李卓秋能用自身的经验和学术帮助闻讯建立起规范的实验室体系。不仅仅是总部的实验室建设,未来还有各个地区部的研究所。

科技公司实验室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做稳做大以后都会不同力度地投入到研究当中去,包括基础研究和未来技术的研究。闻讯之前有基础研究部和预研部,算是实验室雏形,但没有系统和规范。在有了一席之地后,终于腾出手来开始规划建设实验室和研究所,为长远发展奠定基石。

李卓秋到任以后,全身心投入到闻讯的实验室和研究所建设中去。到底是国外顶尖院校的工科教授,两年多的时间把原来的基础研究部、平台研发部和预研部等一系列做底层技术和未来技术的研发部门整合,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和运作流程,闻讯的实验室终于初具规模,有了点国际巨头的实验室模样。

李卓秋给总部的研究所命名为香农研究所,纪念这位信息论和计算机技术的创始人,下面包含四大实验室:预研未来3~5年的高精尖技术的3001实验室,位于总部杭州,艾达楼。致力于底层通用技术、底层逻辑架构研究,算法算力研究的2001实验室,位于上海;专注数据通信研究的2010实验室,位于BJ;以及专注新能源技术研发的2061实验室,在南京。

而各地研究中心的建设也在规划中,目前已投入运营的是位于香港的马可尼研究中心,专注于无线技术。

实验室建设成果喜人,而在李卓秋的带领下,交出的答卷也成果喜人。他给各个实验室制定了明确的研究方向,亲自考核了研究团队带头人,不做重复无用的事情,不会左右手互博,专利和顶刊论文肉眼可见的,质量和数量都高了不少。尤其是技术转化率,更是喜人。

闻迅大喜过望,打算把闻讯学院的建设也给到教授,把人给吓得差点儿连夜卷包袱跑路。

李卓秋感觉自己这把老骨头干不动了,不自觉地先灵魂拷问向天盏,“国内工业界的强度都是这样吗?我感觉我在国外工作的二十多年都不如在闻讯工作的两年多操劳。”

向天盏不禁哑然失笑。

八年,他都是这么过来的,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国内通信技术相对来说起步晚,所有的飞跃进步都是无数个像他这样的人夜以继日扑在工作上追赶来的。

这就是差距。谁不想体体面面地工作?但这的确不是为难这位在国外长大的教授的理由,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同。要么适应环境,要么改变环境。

两人从抱怨开始,倒是越聊越投机。从中美的工作环境差距聊起,再到中美的技术差距,又到国内的美食,世界各地的风光,最后还聊了向天盏创业的设想和方向,颇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架势。

自然而然地,也聊起了向天盏和邱志杰之间微妙的关系。

李卓秋还面带歉意,为自己不小心提到这而不好意思,向天盏却是毫不在意,手头的动作未停,继续烫着火锅,氤氲的热气中语气都未变一下,“我和邱博,其实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对立。虽然总是意见不同,但到底是工作上的事情。我刚进闻讯时,真正带我的,其实是邱博。老闻那么忙……”

旋即又笑了笑,“我知道外面都在说我们势不两立……大家都是成年人,哪儿来那么大的气性。不过总是吵吵闹闹确实挺没意思的,很累。”

李卓秋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这个话题就此揭过,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的谈兴。

窗外是凛冽湿冷的寒风,屋内是热气腾腾的欢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