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7章 令人脊背发寒的故事1759(1 / 2)

   上官仪解释道:“这些排针是用来将丝线拉直的,陛下请看当排线转动,它们整齐一排压到此处的弹簧,就可以驱动下一个轮子,如此一来我们就节省了换线的人力。”

   李世民打量这个工厂,现在这里还没有正式使用,不过这新式的器械多是铁器与木质框架拼凑而成。

   “倒是巧思。”李世民点头道,“朕听张阳说过,他的父母当年也是做五金活的工人,也算是手艺人,他自小就能帮着他父母靠手艺谋生,想来他有这种手艺倒也不奇怪,算是子承父业了。”

   上官仪笑道:“子承父业,也是孝道本就是身为人子应该的。”

   “你听说过五金手艺吗?”

   “下官也从未听说过。”上官仪解释道:“陛下,臣以为所谓五金涉猎广泛,以如今张尚书所展现的这些无非就是铸造工艺,或许是他的家乡话,换了一个说法而已。”

   这番话很是中肯,李世民点头赞同。

   “若是学得五金铸造术,以县侯的水平,徒手可以造出诸多事物,无论在何地这种技术都能用来谋生。”

   “五金铸造术?”李世民笑道:“好名字。”

   离开还显凌乱的工厂,眼前是忙碌的骊山村民。

   这里的村民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

   各个郡县向往,看着这个小村子,李世民突然笑了,这不就是朕一直以来追求的盛世之景?

   “朕之前看不起弹簧这个不起眼事物,想来是朕短见。”

   “当人们使用铆钉之后改变许多建造术,弹簧也是同理。”

   现在李世民算是理解了,张阳苦心孤诣要提高铁器的铸造水平,生产力离不开技术的提升。

   一个小小的弹簧,就能将骊山的生产力再上一个台阶,匪夷所思。

   “以你的估算,现在骊山的生产可以提高到什么程度?”

   上官仪回道:“至少是老工厂的三成,而且老工厂多是木制,已用三年,简单的木制结构容易磨损,需要时常替换部件用着也麻烦,就像是一个老人家,已不堪重负了。”

   皇帝走到远处,一眼看尽七座正在新建设的工坊,这都是于社稷有利的建设!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