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姐夫的境界1346(1 / 2)

  教书能够给他们参加科举的时候带来好处,自然可以大大改善此种情况。”

   李承乾思量半晌,“倒是新奇的想法。”

   “我们骊山一直以来都鼓励村民多多思考,将复杂的事情以更简便的方式去解决,我们的工厂改善了很多,现在的产量已经是去年的两倍之多。”

   李承乾又道:“何种好处?”

   “在长安城建设一个驿馆,有专人看管,但凡来应试科举的考生皆可以在科举期间住在驿馆,一切食宿皆由朝中承担,以此减少生员和士子们的负担给予保障,下官观察过长安城的物价,从贞观四年到如今长安城的人口翻了一倍有余,物价和食宿费用上涨不少。”

   李承乾皱眉道:“你的这个办法又不会坏了科举的公平之处,还能鼓励生员入官学,给他们一个保障,想法确实很不错,孤回去之后便会让门下省众人商议。”

   上官仪再次行礼,“臣以为六礼束脩原本是学子向夫子的敬意,六礼束脩在古时便是礼仪,而不该是孩子们受学的门槛。”

   见李承乾沉默了,上官仪又道:“臣失言。”

   “这世上敢谈论六礼的人不多,能听到这般言论倒是少见,孤明白你的顾虑,你是担心士族和官学联合提高束脩价格从而中饱私囊,有了这个门槛就成了寻常人家的负担,而更多的孩子不能进入书舍读书。”

   上官仪点头,“士族门

   “有人说张阳在朝中是一个十足的狂士,不愧是他看中的人,你们心中都有一种不服礼教,质问到底的血性。”

   “下官不是张阳下属,下官与他是朋友。”

   “好一句朋友。”李承乾点着头离开。

   “太子殿下慢走。”上官仪站在原地行礼。

   李承乾走在村子里,一路走向工厂,在骊山的东南面那里还有几间大工厂,那里同样生产着肥皂和布。

   “孤看此地一直离不开生产两个字。”

   陪在太子身边的徐孝德回道:“对骊山和张阳来说生产便是他们的财富来源。”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