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边关来报1100(2 / 2)

   张阳点头,“等这些麦子都收获之后我打算做一种用麦子所酿的酒水。”

   李泰缓缓抬起头问道:“好喝吗?”

   “是一种很清爽的酒水,就是不好保存,最好是现做出来就喝。”

   “本王也一定要尝尝。”

   李恪就这么一路板着脸跟着,李承乾低声道:“李恪你去看看屋子收拾好没有,怕是那些侍卫大手大脚不会安排。”

   “喏!”李恪提着一把横刀行礼便转身离开。

   “他在军中习惯了,也一直都是这样,不是很懂礼数。”

   张阳点头,“这样挺好的。”

   见人走了,这里就剩下三人,李承乾又看了看李泰,“眼下只有我们三人,有些话便不瞒着了,这一次孤前来避暑昨夜父皇召见,其实还有另外一件事交代。”

   “太子殿下请讲。”

   “是父皇与孤说还要看看骊山的印刷和造纸术。”

   李泰冷哼道:“就知道有这等安排。”

   骊山的工厂建设在村子的东边,从村子往前走半里地便是工厂,有一条小道通往,张阳带路走着。

   脚步稍停,张阳便指向骊山的一处山坡,“太子殿下见到那片山坡了吗?”

   李承乾点头。

   李泰解释道:“按照姐夫的安排,我们将山坡铲平了,这便可以用来晾晒纸张,每天可以晾晒百余卷纸张。”

   走到近处,李承乾接着追问,“一天只能嗮这么一些吗?”

   李泰讲道“骊山如今能够生产的并不多,这还要看以后能不能增加人口,民力如此短缺的情况下,能够做到这般已经很不错了。”

   太子会这么说多半是带着李世民的意思。

   现在的李世民牵挂社稷也牵挂骊山的建设,一来骊山建设得越好,对他来说得到的好处也就越多,朝中的赋税也就越多。

   二来眼下骊山拥有造纸术与活字印刷术,这对李世民来说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