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老朋友见面了185(2 / 2)

袁绍最终摆了摆手,“告诉张郃高览他们,一定要挑出最精锐的士卒摆在最前面。”

郭图点了点头,讨好的笑道:“主公放心,我军兵精将勇,卑职一定让张郃高览亲自挑选,好让曹操见识一下我河北的精锐之师。”

曹操等了好久,袁绍才把队伍拉出来,摆开了架势。

五万最精锐的袁军的确非常彪悍,全部穿着最精良的盔甲,光是骑兵就有三万人,他们身穿最精良的盔甲,手持最锋利的兵器。

刀枪闪烁,盔甲生辉!

一眼望去,袁军战旗飘扬,军容整肃,给人一种威武雄壮的感觉。

而曹军的兵力勉勉强强还有四万多,幸好战场空间不大,不能同时容纳太多人,这样就避免了袁军兵力太多而造成的压迫感。

曹军有盔甲的士兵,大概有一半左右,骑兵也不过才七八千人,袁绍骑在马上,高挺着胸膛,一副胸有成竹,春风得意的高傲姿态。

曹军不论兵力,还是装备,都远不如袁绍,似乎袁绍已经看到了结局,看到了曹操战败后匍匐在他的脚下,跪地求饶的狼狈样子。

但曹操摆开阵势后,却非常的从容,并没有因为自己兵力少,装备差,就觉得脸上无光。

曹操静静的看着对面的袁军方阵,袁兵士兵们身着铠甲,手持长矛,步伐整齐划一,仿佛一片钢铁洪流,蓄势待发,随时要碾压过来。

袁绍身处人群之中,如同众星捧月般显眼。

他的身材高大魁梧,气宇轩昂,一身华丽的战袍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他的脸上带着淡淡的得意,眼中闪烁着自信,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在他的头顶上方,一把非常华贵的红罗伞高高举起,为袁绍遮挡住炎炎烈日。

那红罗伞的绸缎光滑细腻,上面绣着精美的图案,彰显着袁绍的尊贵地位。举伞的兵士小心翼翼,生怕有一丝风吹动伞面,惊扰到袁绍。

两人目光交错,终于对上了,曹操爽朗一笑,远远的朝着袁绍拱了拱手。

袁绍骑在马上,神色傲然的看着曹操,嘴角轻蔑的扬起,很是自傲的笑了。

曹操把曹仁叫到跟前,命他在两军中央,摆上一个方桌,再摆上一壶好酒,他要单独和袁绍见一面。

曹仁担心的说:“主公,没这个必要吧?我带人直接冲过去,杀他一个痛快得了,别看袁绍的兵力多,甲胄多,我曹仁根本不放在眼里。”

曹仁也是一员不可多得的勇将,袁兵越是人多,他越是激起了血性。

曹操摆了摆手,“这么多年没见了,子孝,你只管照做,我和袁绍老朋友叙叙旧,人之常情啊。”

曹仁没办法,哼了一声,只好照做。

两军相距差不多有四百米,在中间二百米的位置,曹仁命人摆了一个桌案,袁绍非常的好奇,一脸诧异的注视着。

过了一会,等摆好后,曹操还不太满意,“子孝,少了一把红罗伞,袁绍这么尊贵的身份,怎么能少得了此物呢?”

曹仁冷笑道:“也没见陛下用过此物,袁绍只会装腔作势,故弄炫耀罢了。”

曹操笑了笑,“既然袁绍喜欢排场,我们就如他所愿,快去准备吧,没有红罗伞,袁绍一定会不高兴的。”

刘协正好朝这边走来,见到曹仁,刘协问清楚后,便说道:“朕随军出行,曹公也给朕准备了一个红罗伞,虽说一直没用,但是那面红罗伞确实非常尊贵大气,就拿来给袁绍用吧。”

等一切准备好了之后,曹操径直骑着马,朝中间走去,典韦许褚也想跟着一起,被曹操给制止了,“谁也不用跟着,老夫这次要单独和袁绍见面。”

“可是主公,你的安全?”典韦有些担心。

曹操摆了摆手,“无妨,我和袁绍就算打起来,他也不是我的对手,有你们跟着,只怕袁绍就不敢过来和我见面了。”

就这样,曹操单人独骑,径直朝两军中央走去。

袁绍一直好奇的看着,郭图提醒道:“主公,我看曹操此举,怕是他想单独和您见一面。”

果然,来到两军中央,曹操径直下了马,然后笑着朝袁绍抱拳,高声道:“本初,你我相识多年,今日难得重逢,小弟略备薄酒,请兄阵前一叙。”

曹操表现的极为真诚,满含笑意,身边一兵一卒也没带,袁绍注视着曹操,有些犹豫。

袁绍既想过去,又有些担心,曹操一向狡猾多计,年轻的时候,袁绍就没少被曹操坑过。

记得有一次,有一户人家里娶亲,曹操唆使袁绍去偷看新娘,曹操还动了把新娘抢走的念头,结果,两人犯了众怒,被主家好一顿追打。

袁绍一不小心,身子陷在了荆棘丛中,当时可把袁绍给吓坏了,但就在这个时候,曹操急中生智,大喊了一声“贼人就在这里!”,吓的袁绍不顾一切的从荆棘中跳了出来。

就在袁绍犹豫的时候,又一阵马蹄声响起,一匹神骏的白马出现在了众人的视线中,马上坐着一个人,仪表不俗,俊朗洒脱,袁绍觉得有些眼熟,一旁的郭图和淳于琼,两人几乎异口同声的说道:“主公,那一位正是当今天子!”

刘协骑马径直来到曹操的身边,曹操愣了一下,忙劝道:“陛下,你怎么来了?这里危险。”

刘协笑了笑,“曹公都不怕,朕何惧之有?再说了,袁绍他敢杀害朕吗?”

这一点,曹操不得不承认,皇帝自带护身符。

刘协可以杀别人,杀再多人也没关系,昨日两人并肩一起杀敌,就是最好的明证,刘协杀了那么多人,结果不管是哪一个袁军将士靠近他,都不敢杀他。

当着双方这么多将士,如果袁绍敢杀害皇帝,那他跳到黄河里也洗不清。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