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刘协给荀彧的信175(2 / 2)

荀彧的地位,无人能够取代,哪怕郭嘉是曹操最器重的谋士,地位也远不如荀彧。

正因为有荀彧这么一个定海神针在,曹操才能放心的出兵征战。

曹操和荀彧,一个主内,一个主外。

荀彧帮曹操稳固后方,确保曹操不必为别的事情分心。

荀彧这个位置,光是聪明远远不够,还必须稳重、勤勉、能很好的协调各方面的关系。

他和郭嘉如果对调一下,郭嘉能做的事情,荀彧照样也能做好,但反过来,荀彧能做的事情,郭嘉就未必做得到。

华歆并没有看出荀彧脸上的不满,他叹了口气,说道:“曹公英明神武,有雄心壮志,凭曹公的能力,平定天下,指日可待。陛下修建凌烟阁和白马寺,意在向众人传递,树立曹公忠君扶汉的形象,很明显,陛下是有意为之,故意要用名声来束缚曹公,早早的给曹公套上了枷锁。”

荀彧不得承认,华歆确实很有见识,来了许都没几日,便把皇帝的心思猜透了。

荀彧反问道:“子鱼,君就是君,臣就是臣,多少人做梦都想得到曹公今日的名声和地位,做一个忠臣,难道不好吗?”

华歆摇了摇头,“荀令君,我没说做忠臣不好,我的意思,曹公要做什么,应该由曹公自己来决定,而不是由别人来帮他决定。”

“你看这凌烟阁里面,陛下又是画像,又是点评,所有的一切,全都由陛下一人做主,谁对汉室有功,陛下说了算,谁忠谁女干,谁好谁坏,也全由陛下说了算。”

华歆迈步来到荀彧的近前,压低声音说道:“荀令君,你不觉得,这很可怕吗?”

“那你的意思呢?”

华歆叹了口气,“其实,白马寺和凌烟阁,压根就不应该出现在许都,陛下想做什么,全都交给曹公就可以了。”

荀彧勉强挤出一丝笑容,径直回了尚书台。

华歆的态度,也许曹操知道了会很满意,但皇帝绝对非常反感。

荀彧觉得他把问题想的太简单了,误以为皇帝很容易控制,如果被皇帝知道他刚刚说的这些话,那就麻烦了。

荀彧莫名的在心里为华歆生出一些担忧,在许都,你招惹谁都没关系,但绝对不可以招惹皇帝。

华歆虽然还没有见到曹操,但是,他一向善于钻营,打算提前向曹操示好。

在皇帝和曹操两人中间,他故意抨击皇帝,表示不满,这就等于在向曹操表忠心。

不久后,荀彧收到了刘协的来信,匆匆打开后,开篇便是一些问候的话,刘协询问家里怎么样?荀恽近来身体好吗?学业如何?小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刘协还提了一些建议,多让荀恽出去踏青,多结交一些同岁的伙伴……

刘协说的很细致,还问了一下荀悦的事情。

荀悦是荀彧的从兄,早几年就被曹操招募来到了许都,一开始,曹操是看在荀彧的面子上,想重用他,但经过一番接触和试探,曹操无奈的放弃了。

因为荀悦的立场,比荀彧更直接,也更坚定,他完全站在汉室这一边。

灵帝时期,荀悦隐居不出。刘协来到许都,荀悦应曹操之召,担任了黄门侍郎,后来又做了侍中,平日里和孔融关系比较好。

他最大的能力,就是翻译繁杂的学说,在很小的时候,就能够解说《春秋》,不管是多么晦涩难懂的典籍,他都能够用最简短,最明了的方式解读出来。

之前,刘协为了让曹操放松警惕,对荀悦这些人,并没有过多的重视,但是这次来信,刘协却表达了对荀悦的关切。

荀彧读到这里,沉默了好久,他能感受到,现在的刘协,似乎和以前不太一样了。

在荀彧印象中,以前刘协好像对很多人,都不太关注,但现在他却对和曹操立场完全不同的荀悦表示关心。

荀彧心里很矛盾,他意识到,刘协正在发生改变,正在试着去做一个真正的皇帝。

而且,荀悦是荀家人,荀彧内心深处,也为荀悦感到高兴,终于有人懂他了。

接下来,刘协在信中把前线发生的事情,都做了简短的陈述,颜良已经被杀了,白马城暂时安然无恙,就连后期让关羽献城的计划,刘协也没有隐瞒。

荀彧看完书信,彻底松了一口气,也为皇帝的表现感到欣慰。

“荀令君,为何如此高兴?”满宠见他脸上露出笑容,忍不住问道。

郭嘉让满宠留意城中各处的动静,严密监视许都内外,满宠没有丝毫的懈怠,却并没有什么收获。

荀彧看了他一眼,回道:“陛下来信说,袁绍的大将颜良已经被杀了,现在一切都很顺利。”

满宠真想把信拿过来亲自看一看,但是,他知道这是皇帝给荀彧写的,他可以搜查别人的信,却没有资格查看荀彧的信。

荀彧叹了一口气,说道:“自从曹公出兵以后,许都很多官吏,私下里也没少议论,不少人对这场战争,持悲观的态度。”

很快,荀彧做出一个决定,“我打算明日朝会上,把前方的战事,和大家分享一下,以安人心。”

皇帝不在,朝会也变得毫无意义。

不管是汉臣,还是曹臣,大家心里都变的空落落的,不知道前线究竟怎么样了。

…………

很快,文丑就率领大军顺利越过了黄河,来到了白马城外,兵力整整来了五万。

曹操第一时间就登上了城楼,果不其然,比颜良之前的兵力一下子整整翻了一倍。

文丑跨马提枪,一身黑色玄铁战甲,四方脸,高鼻梁,浓眉虎目,壮硕的身躯从上到下,都散发着野兽一样彪悍的气息。

五万大军兵甲鲜亮,刀枪闪耀,袁军浩浩荡荡,摆开一个四方大阵,一眼望去,刀枪如森林一般密集,闪烁着骇人的金属光芒。

袁军的旗帜猎猎飘扬,气势磅礴,军容强盛,散发出逼人的气势。

曹操不得不承认,袁兵的军容确实比曹军更胜一筹,曹军有一多半士兵并没有配备盔甲,但袁兵几乎每人一套,几万大军汇聚在一起,气冲山河,着实有些惊人。

但这种表面功夫,曹操并不在意,打仗靠的是真刀真枪的拼杀,是将士们无所畏惧的搏命,靠的是谋略,是勇气。

而不是有多少精良的盔甲,有多少精良的兵器。

曹操征战疆场多年,算是白手起家,他的自信,是从尸山血海的战场上一点一点的积累起来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