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曹操的近亲166(2 / 2)

赵云插了一句,“原因很简单,我们是陛下的人,谁和陛下亲近,谁就会被区别对待。”

甘宁道:“说的不错,***的东西!”话音刚落,甘宁手中的大刀,便用力的劈在了地上。

甘宁的刀,并非长柄的大刀,但又要比一般的短柄刀长出一大截。

像是颜良、关羽、张辽这些人,用的都是长刀。

甘宁、庞德、许褚这些人,用的都是短刀,但都比普通的短刀,尺寸要更长一些,份量更重一些,因为他们臂力惊人,份量太轻反而使着不趁手。

“真他娘的憋屈!”甘宁骂了一句,生气的瞪圆了眼睛,握刀的手臂青筋暴立而起,瞧这架势,恨不能马上找几个人砍个痛快。

刘协劝道:“兴霸,不必动怒,此番大家的表现,有目共睹,接下来,你们的表现他们会更加吃惊的。”

过了一会,降兵差不多都挑选完毕了,关羽把这些人一并带了过来。

关羽来到刘协近前,说道:“陛下,降兵一共抓了两千多,这一次整整挑出来一半,剩下的那些人,明日要一起被押回许都。”

刘协点了点头,降兵如果不能真心归顺,就不能留在前线。

因为他们会变成麻烦,降兵不仅会消耗很多的粮食,还需要有人看押,弄不好,会引起兵变***。

历史上关羽的襄樊之战,抓了于禁在内的三万降兵,就专程派人押回了江陵。

刘协迈步走向这些降兵,赵云急忙跟上,冷峻的目光警惕的注视着。

同样都是保镖,赵云的忠心和警惕性,都是顶级的,像武安国,就大大咧咧的,反应总是比赵云慢上一拍。

刘协并不会怪他,有些东西,人和人是不一样的。

比如意识、天赋、悟性,这些无法用言语来具体描绘的东西,人和人是有差距的。

这些降兵神情复杂的看着刘协,有的面色惊恐,有些畏惧,身子下意识的往后退了几步;

有的直挺挺的站着,壮着胆子和刘协对视着。

有的下意识的想要下跪,弯着腰,犹豫着。

刘协笑了笑,开口道:“白天咱们都见过面了,咱们也算是不打不相识,还有不认识的,也没有关系,朕现在就再介绍一下自己,朕就是当今天子!”

刘协语气温和,声音爽朗,但举手投足间所散发出来的帝王之气,却不是一般人能够相比的。

这些降兵面面相觑,有的面带敬畏,有的满是好奇,还有的,一会抬头,一会又慌乱的低下去。

刘协道:“没关系,想看就看,朕不会因为谁多看了朕几眼,就杀他的头,朕和你们一样,都是有手有脚,肚子饿了也是要吃饭的。”

“你们很幸运,但也很不幸。”刘协直来直去,对这些普通的士兵,越直白越好。

“说你们幸运,是因为你们留了下来,留下来,就有机会立功,就有机会重新回到故土,重新见到你们的家人。你们知道其他人,会怎么处置吗?”

大家都瞪大了眼睛,好奇的望着刘协。

“实话告诉你们,没有留下的要去许都屯田种地去了,除非能再一次被挑选出来,做一名合格的士兵,否则,就会一直挥舞锄头,一直在田间劳作。”

降兵就是免费的劳动力,曹操在境内大搞屯田,有民屯,也有军屯,而降兵就是屯田劳动力的主要补充力量。

至于说,发放盘缠路费,让降兵回家,那是绝不可能的事情。

乱世争霸,大家争的不仅仅是地盘,还有人口,掠夺人口曹操绝对是行家里的行家,高手中的高手。

比如和刘备争夺汉中,曹操直接把人全部抢走。

曹操是从讨伐黄巾开始起家,他从黄巾战俘中,挑选精壮,以青州兵为基础,打造了争霸天下的铁血精锐。曹操大兴屯田,这些战俘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你叫什么名字?”刘协走到一个降兵面前,亲切的问道。

“小的叫李福。”

“李福,那朕来问你,如果让你一辈子在许都种田,你愿意吗?”

李福摇了摇头,“小的家小都在河北,如果一辈子无法回去,不能和家小见面,小的恐怕也…承受不住。”

刘协点了点头,又看向其他人,“李福说的不错,如果留在许都,恐怕以后就见不到家人了,就算河北被平定,他们也很难有机会再返回故土,但是你们,现在却有机会回去,跟朕一起打回去,一起杀回去,所以你们是幸运的!”

“陛下,那你刚刚又说,我们也是不幸的,这是什么意思?”李福壮着胆子问道。

“因为你们留下来,会和朕的将士们一样,朕会带着你们讨伐袁绍,咱们是打回去,打仗就免不了有伤亡,所以,那些去种地的比你们安全,你们当中,或许有人永远都见不到自己的家人了。”

陈宫在一旁听着,听到这里,摇了摇头,有些失望。

陈宫心想:陛下应该多说一些鼓舞人心的话,比如打仗可以立功,可以有赏赐,可以有机会见到家人。

反正,好话越多越好,这样才能笼络人心,才能鼓舞士气。

但刘协却说的很实在,很实际,“冠冕堂皇的话,朕也会说,说一天一夜,朕也能做到,但对你们,朕只想说一些心里话,别看你们原先跟着袁绍,但其实,你们和朕身边的将士,和其他诸侯身边的将士,都是一样的。”

“不管之前你们跟随谁,都是为了更好的活着,有的家里太穷,整天饿肚子;有的想立功,想搏一个功名,你们都是一样的,大家都是穷苦出身。”

刘协这番话,说到了大家的心坎,好多人不由得想起了家人,陷入了痛苦的回忆中。

他们都是最底层的百姓,跟他们讲大道理,讲谁有雄心?说哪个诸侯厉害?谈论谁能安定天下?谈论如何匡扶汉室?

说这些统统没用!

因为他们听不懂,也没兴趣。

绝大多数人投军只是为了能有一口饱饭,甚至连响钱,他们都没有奢望过。

因为,这个世道,投军管饭,不投军,很多人就会活活的饿死!

那些卖儿鬻女的,易子相食的,并不是为了博人眼球古人随便编造的故事,乱世,本就是一个吃人的世界。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