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朕身边有三个吕布137(1 / 2)

过了一会,再次调试了一下,总算找到最合适的一个尺度,翻出来的土又深了一些。

老王头耿直的称赞道:“比我之前用的耕犁,省劲多了,你看这两头牛,都乐坏了,撒了欢的在地里跑。”

刘协拍掉手上的土,欣慰的点了点头,对荀彧道:“荀令君,现在正是春种的时节,这曲辕犁再试验几次,如果没有问题,就在许都先推广吧,然后再普及各地。”

荀彧虽然整天忙于政务,但也意识到曲辕犁的发明,对农耕所带来的便利,当即连忙点头,“臣马上照办,这都是陛下的功劳。”

刘协笑了笑,围观的百姓认出刘协后,更是激动不已,不少人自愿跪在了地上。

刘协赶紧摆手,笑容亲和的说道:“大家都起来吧,朕只是想力所能及的,为大家做一些事情,朕昔日离开长安,一路辗转来到许都,一路所见所闻,感受最深的就是,天下动荡,田地荒芜,百姓遭殃,真是苦了大家了,多少百姓背井离乡,四处逃难,只盼着能有一天,不再忍饥挨饿。”

“你们这些人,有多少是从外地逃难来的?”

“我是。”

“我也是。”

大伙纷纷回应,有举手的,也有大声回答的,多数都是外地逃难来的。

刘协摆了摆手,让大家安静下来,“朕是大汉天子,你们受苦,你们四处逃难,你们心里苦,朕心里也苦,有生之年,朕只希望能多为这天下,多为百姓,做一些事情,能让你们冷了不至于挨冻,饿了能填饱肚子。”

刘协毫不做作,他满含真诚。

既然来到这个世界,总得做点什么,留下点什么。

搞屯田、做风箱、发明曲辕犁……刘协所做的一切,也都是根据自己所掌握的那么一点点的知识,希望能让大家的日子好过一些。

他懂得并不多,前世也不是什么科学家,在这么多穿越的主角里面,刘协算是很差劲的那一种。

他前世只是个普通的上班族,每月累死累活,加班加点,一个月到头才领几千块的那种苦逼。

但真诚永远都是最有效的武器,刘协一番发自肺腑的话,让大家深受感染,不少人都落了泪。

刘协受不得这种场面,赶忙挥了挥手,迈步离开了。

走出很远,刘协感慨的说道:“这天底下,最淳朴,最善良的,永远都是这些普通的百姓。”

荀彧喃喃的重复了一遍,曹昂也不时的回头看向那些百姓,若有所思。

其实在当时,百姓这个称呼几乎很少有人提及,百姓的地位非常低,有称呼农夫的,有称呼黔首的,称呼黔首的人最多。

黔首等同于奴隶,从战国开始,一直到汉末,这是上层社会对普通百姓一致的称呼。

刘协面对这么多最底层的人,言语表情没有丝毫的轻视,没有丝毫的不耐烦。

荀彧暗暗点头,内心对刘协的认可,不知不觉,又多了几分。

从刘协来到许都第一天,一直到现在,其实,在刘协身上,荀彧还没有发现有什么让他讨厌或者不满的地方。

刘协不好色,不贪玩,也不软弱,人也足够聪明!

刘协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是在不挑衅,不激怒曹操的前提下所做的,这更加难得。

甚至荀彧夜深人静的时候,也曾想过,倘若让陛下亲政,让他放开手脚去做,他一定比现在做的更多,做的更好!

望着刘协远去的背影,荀彧又无奈的叹了口气!

可惜啊,一边是如此优秀的皇帝,一边是雄才大略的曹操,荀彧一想到这个问题,就感到心里很纠结。

他甚至忘了,刘协刚来许都那会,他的内心是不会纠结的。

…………

孙策势如破竹,去年底打败了黄祖,夺取了江夏,转过年来,孙策马上进兵豫章。

跟在孙策身边的太史慈,见江东兵如狼似虎,甘心为孙策卖命,豫章顷刻间,就已经陷入了包围。

太史慈的心情,既感到激动,又感到了深深的忧虑。

“报!豫章太守华歆投降了。”

城墙上果然竖起了一面白旗,不多时,城门缓缓开启,华歆带着一众文武从城里恭恭敬敬的走了出来。

看到这一幕,孙策顿时豪情激荡,仰天一阵大笑。

这一年多的时间,孙策横扫江东,兵锋所指,无往不克。

他还年轻,今年才26岁,年轻就是资本,年轻就是力量,孙策完全有理由自豪,有理由骄傲!

见太史慈没有跟上来,孙策回头大喊了一声,“子义,怎么了?快随我进城,没看到吗,华歆投降了。”

太史慈好一会才回过神来,看向孙策,他此刻的心情非常的复杂。

江东小霸王,难道真的天妒英才会在几个月后丧命吗?

孙策身穿锦缎紫袍,一身亮色银甲,雄姿英发,俊朗不凡。

他身上的盔甲刻着猛虎的图案,闪闪发亮,映照着他坚毅的眼神和英俊的容颜。孙策举手投足间散发出一股威严和强者的豪气。

孙策看向太史慈的目光,又亲切,又豪爽,太史慈勉强笑了笑,跟了上去。

攻陷了这么多城池,击败了这么多大大小小的诸侯,可对华歆,太史慈却一点好感都没有。

连坚守抵挡的勇气都没有,一见江东兵要攻城,华歆就怂了,马上就举旗投降了。

华歆身材高大,穿着华丽,相貌长的不错,乍一看很是文雅。

然而,他此刻的气度并不像他的穿着一样高贵典雅,见了孙策,华歆恭恭敬敬的跪在了地上,手里捧着印绶,满脸的讨好。

一看到他的行为举止,太史慈便心里冷哼一声,匆匆把头扭到一旁。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