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铁锤将军武安国95(1 / 2)

刘协接着说道:“这么多人为朕做事,忠心汉室,朕一直都牢记在心,比如曹公,先是孤身刺董,接着振臂一呼聚众讨伐董卓,又亲自救驾,让朕能够在许都得到栖身之地,这些,朕时刻是不会忘记的,荀令君也是劳苦功劳,一直勤勤恳恳,鞠躬尽瘁。”

“朕已经决定了,凌烟阁一旦完工,曹公和你,一定会在最重要的两个位置!”

荀彧更加没有理由反对了,谁不希望有个好名声,皇帝亲自帮着扬名立传,有什么理由拒绝呢?

和荀彧分开后,走出很远,赵云说道:“陛下,荀彧还站在原地不动,虽然他是曹操的人,这凌烟阁,却好像把他给拴住了。”

刘协自信的笑道:“朕为忠义之士正名,没有任何人会反对的,忠孝仁义,本就是一把无懈可击的利剑,既然已经明牌了,朕就堂堂正正,而且,他们也知道,朕是为他们好,也希望他们能变好。”

我希望你能做一个好人,我帮你做一个好人,你总不会反对我吧?

说是道德绑架也好,反正,刘协是在帮荀彧和曹操,想让他们成为汉室的忠臣!

看向远处的连绵楼阁,刘协意味深长的说道:“这天下,谁不想做忠臣?谁又会拒绝做忠臣呢?”

“给太史慈的信,一直没有回音,看来,陛下要失望了。”

赵云叹了口气,他替刘协真心感到着急,明明是皇帝亲自写信招募,可是,太史慈却没有来,这不得不说,很让人泄气。

说明很多人还是不愿意相信,或者不愿意追随皇帝。

刘协却并不觉得意外,反倒反过来劝说赵云,“子龙,朕这么多年,辗转众多诸侯之间,在董卓身边呆了两年,在李傕身边呆了四年,在许都,一切才刚刚开始,朕最大的感触要想改变什么,最重要的是要有耐心。”

“或许对别人来说,办一件事可能很容易,但朕现在最不缺的就是耐心,一封信没用,朕就再写第二封,第三封,对朕来说,不过是多费一些纸墨罢了,不碍事的!”

赵云无奈的摇了摇头,陛下太难了。

刘协接着说道:“这世道早就变了,正所谓适者生存,我们先不要急着去改变这个世道,而是要改变自己,先适应这个世道!”

第二封信,刘协是在清水湖当着孔融和祢衡的面写的。

写完后,刘协把信递给了孔融,让他看了看,然后说道:“文举,你对太史慈应该不陌生吧?说起来,你对他有恩,他对你也有义。”

孔融点点头,“是的,之前北海被困,多亏了此人,此人本领不凡,颇有豪侠之风,只不过,臣确实没想到,他竟然拒绝了陛下的招募。”

刘协看着远处农夫们忙碌的身影,忽然问道:“这些招募来的百姓,每日如此辛劳,可有工钱?”

孔融摇了摇头,“都是一些逃难来的流民,每天管两顿饭吃,他们就已经很知足了。”

汉末大部分都是两餐制,刘协忧心忡忡的摇了摇头,“都是一群苦命人,工钱多少让府库拿出来一些,把两餐改成三餐,眼看天一天天变凉了,干这种力气活,总得让他们填饱肚子吧。”

孔融为难的说道:“陛下,府库根本就没有余钱,自从定都以来,宫室里的用度就非常的紧张,曹司空那边也是到处都在用钱,这件事,怕是有些难办啊。”

“回头你直接去找荀令君,让他想办法,宫室里的钱,朕这边也会适当的节俭一下。”

“陛下,您何苦要委屈自己呢?现在许都都知道,曹洪有的是钱,何不让他先垫付一些呢?”

刘协摇了摇头,“曹洪的钱,是曹洪自己的,要管也是曹操来管,我们就不要理会了。”

“对了,既然你和太史慈是故交,文举何不也写一封信,帮朕说劝一番,正好派人一并送过去。”

孔融马上照做,祢衡在一边静静的看着,自从程昱被除掉后,祢衡就变的冷静了许多。

太史慈没有回音,祢衡发现,刘协很有耐心,也不失望,也不生气,还是那么认真对待。

等孔融写完信,刘协又忽然想起了一个人,“朕记得诸侯讨董的时候,文举也有参加,当时你的身边,有一名使锤的大将,在虎牢关竟能和吕布厮杀了十多个回合。”

孔融连忙回道:“想不到陛下竟记得此人,他叫武安国,人称铁锤将军!”

三国的英雄,全都加在一起,能在吕布的马前走上十几个回合的,屈指可数。

在虎牢关,除了刘关张三人联手的时候,和吕布有过精彩的对决,还有两个人,也和吕布有过激烈的对决,一个是公孙瓒,另一个就是武安国。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