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藏书房50(1 / 2)

一个月的时间过得很快。尤其是有人好吃好喝的供着的时候,时间更是过的飞快。

程鹄在静室的一个月里,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藏书房内度过。

藏书房并不大,只有两列两米高三米长的书架,上面摆放着的大量和武道相关的书籍,多是些历史典籍、人物传记或理论概述之类的书籍。

没有一本有详细练法的拳谱秘籍。估计也是防止有人看到拳谱后心痒难耐忍不住练习,进而影响到气血回应。

但藏书房内保存有大量知名拳术流派的起源发展和拳术特点的典籍,着实让程鹄大开眼界。

例如大五形拳术的诞生、发展和变迁,知道原来大五形并不是一开始就是虎、鹤、熊、蛇、龙,这五种象形拳。

最开始大五形中没有熊和龙,而是鼍和猴。

只是随着时代发展,鼍形拳和猴形拳逐渐势微,熊形和龙形发展壮大,才形成如今大五形拳种的局面。

尤其是一本叫《拳演论》的书,详细介绍了大量拳种的起源、发展、分支和拳法特点,并对近些年来在大澧南方出现新兴拳法进行总结,还对之后拳法发展做出预测。

《拳演论》对南方近些年出现的天星拳、阴阳五形拳、心意拳、自然拳等模拟天地、学法自然的新兴拳法推崇备至。

认为新拳法会逐渐取代传统象形拳的地位,逐渐成为天下拳术的主流。

程鹄还特意看了下手里那本《拳演论》的出版时间。

显庆四年。

程鹄推算下大概是五十六年前,已经是上上任皇帝澧仁宗时期的书籍。

此外还有两本书摆在藏书房最显眼的位置,一本叫《气血论》,另一本叫《南派虎拳详解》。

《气血论》的名气很大,这本书成型时间很早,地位很高。它对于习武之人来说,就好比《皇帝内经》之于医师,《史记》之于史学家。

《气血论》是习武之人必看的经典。因此也有大量武学名家注疏过此书。光这间藏书房内就有六本不同版本的《气血论》。

至于《南派虎拳详解》就是武馆准备的私货了,概因其书上第一章就是藏阴流虎形拳的来历。

该脉虎形拳是约五百年前的十国时代名叫显阳宗的门派分离出来的,那支显阳宗移民为躲避战乱便一直向南走。

一直走到一名叫婆罗洲的地方,并在此地传承发展。其拳术也开始吸纳不少当地土著的武学理念。

再加上婆罗洲当地有种名叫“剌玛斯”的虎种,这种特殊虎种相较于北方虎种体型更小且更加纤细,身上的花纹也更为密集。能爬树狩猎鸟类,也能下水捕鱼。

“剌玛斯”在当地土语中的含义为“丛林中的死神”。

练习象形拳自然要找个模板,仅靠纸上的文字和图画是不够的,已在婆罗洲安家落户的藏阴流先辈们自然把目光盯上这种老虎。

经过百年的演变,这只曾经属于古流拳术的北派虎拳变成了新流南派虎形拳。

拳术特点也从原先的大开大合、以气催力转变为攻守兼备、重劲重巧。

除去这些外还有不少的传记和史书资料,都让程鹄大开眼界,甚至还有易州的人物传记,了解到易州城曾出过哪些知名武师。

当一个月后程鹄离开静室时,河东道也正式进入秋天。

枯黄的树叶在秋风中翻飞起舞,饱满的麦穗和硕大的瓜果在诉说着丰收。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