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古杭州府(1/3)43(1 / 2)

张元桢很是苦恼。作为浙江行省本次秋闱的主考官,他从顺天府出发到杭州的路上就碰到了梁芳等人从浙江回顺天府。

两人是在应天府见的面,梁芳特意将这次浙江行省的事情说给了他,张元桢并不想多参与,但是他知道梁芳提到的曾平曾云曾令等人,他是不能录取了的。

但是,有明一朝的考试都是糊名,考官审卷也是盲审,根本不知道谁是这三人啊?

张元桢苦恼的不是这件事,因为即便是最后揭开糊名有其中三人,也可以找其他理由黜掉这三人,让其不中举。他苦恼的是自己并不想参与这件事,自己更不是不想被认为是宦官一党。

张元桢虽然依附于内阁首辅万安,但是对于宦官却是没有什么好感,尤其是对于梁芳这一类依仗皇帝宠幸作威作福的宦官更是没有好感,他骨子里还是读书人的性子。

他进入浙江地界的时候,梁芳说的话还在他耳边回响:“如果张翰林本次秋闱有所功劳,我肯定会在皇上面前美言”。

“美言”?“哼,我要你美言吗”?张元桢从应天府想了一路,决定该怎么样就怎么样,不听梁芳的。

曾平并不知道这张元桢的想法,他和曾云曾令第三人到了杭州,钱塘江进入杭州的内河需从杭州城南的白塔附近弯入杭州内河——中河。

他们几人进入中河的时候正好是上午时分,钱塘江畔的白塔,往来江上的渔民或者跑水路的旅客商人都是知道的,白塔是进入杭州的门户,耸立于钱塘江畔。

一般,由江入河就是经由这白塔的口子上岸,从白塔处有一条由西往东的河,从白塔始,流经当年宋城墙,过水城门进城,北出运河,也就是杭州的内河之一,中河。

此刻,白塔边的埠岸人流不息,南来谋生的、赶考的、求官的、进香的摩肩接踵,买卖的、接客的、行医的、耍戏的市声沸鼎。

曾有人在白塔边感叹中原半壁江山沦陷于外族,而写下:“白塔桥边卖地经,长亭短驿甚分明。如何只说临安路,不数中原有几程?“的诗词。

曾平几人很是欢喜,终于到杭州府了。“公子,这就是进入杭州府的白塔弯口,这里往来之人络绎不绝,人多就干什么的都有,上岸之后一定要小心一些”,许坪山和何三两人是经常往来杭州府和严州府的,自然是见识多一些,很是提醒了三人。

“许叔放心,我们一上岸就去杭州府我爹爹的住处安顿”,曾令也跟着曾平叫许坪山许叔。

几人上岸之后,留何三在船上等候,何三这一等就要等十几日,其实这地方是有存泊船的码头的,何三不习惯岸上活动,总是喜欢在船中生活,许坪山跟着三人一起往曾开霁的府中去。

几人边走边看,“许叔,这钱塘江进入杭州是不是只有这一处通道”?曾平很是有兴趣多了解一下这水路的情况。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