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结交学子(1/2)34(1 / 2)

时间不知不觉过得很快,已经快要到赏菊秋会的日子了,曾平计算这还有五日就要迎来赏菊秋会了。曾云和曾令都在帮曾开霖布置赏菊的园林,剩下几日终于是得空了,两人一起来城南曾家找曾平。

“伯母,我平哥在家否”?曾令看到曾夫人赶快行礼。曾云也紧跟着行礼,这曾平虽然是浪里浪荡,但是对于长辈是丝毫不敢怠慢的,“婶娘,我们来找平弟,天天读书,怕他读到书中去回不来了,拉他出去玩一玩”。

“曾令,曾云,快进来,平儿在的,就在书房,你们自去找他,自家人无需客气”,曾夫人看到州府曾家的弟子如此懂礼也是很开心。

“云哥,令弟,你们怎么想起到城南来了”?曾平听到两人的声音,放下书本走了出来。

“怕你在家里读书读的烦闷,正好今日我们也忙得差不多了,带你出去耍耍,可好”?曾云说到。

“我正想这几日出去耍耍,的确是读书读的乏了,云哥令弟来的正是时候,莫非我肚中蛔虫,哈哈”,曾平开玩笑。

“蛔虫是什么”?曾云和曾令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啊”,曾平这才想到蛔虫这个词是后世也就是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才出现的词语,这个时代是不知道这意思的。

“啊,就是我们肚子中都有一种虫子叫蛔虫,蛔虫知道你吃了什么,喝了什么,很了解你,所以一般比如说你们很了解我的需求或者要做什么的话,就会说你莫非是我肚中的蛔虫”,曾平简单的给曾云和曾令解释了一下。

“啊,你岂不是骂我们是虫子,哈哈”,曾云抚掌大笑,“这个好,以后我就这么戏谑别人,没想到平弟这么善戏谑”。曾令也是跟着大笑。

三人就这样说笑着出了城南,曾云和曾令说最近有很多各地的学子前来严州,主要就是参加赏菊秋会,以求结识一些同道中人,引为乡试的同伴,如果一旦中举也就是同年了,以后入朝为官或者在各个领域都有个照应,人际关系在每朝每代都是一样的重要,这个时代,同年,同学和老师学生的关系是很牢固的关系,除了族谊之外,这种关系是入朝为官的重要关系。

学子来严州府一般是通过可行的水路来此,因为浙江行省的水系发达,明朝建国之初就重新疏浚了京杭运河,同时沿着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通航了连接安徽浙江和江西等地的河道,但是这条河道更为壮观雄伟,烟波浩渺,很是辽阔,比之京杭运河的平缓更为险峻,从明朝建国之初到现在,这条航道虽然在通航,但是时常有危险之处,当地政府苦于没有预算一直没有重新治理河道,目前也就安徽到严州府的河道能够航行,杭州府到严州府的河道却是很少有人敢冒险坐船。

杭州府到严州府,很多学子都是走陆路而来,陆路相比水路安全,但是山川较多,道路也不是很好走,曾平想着这些心道终有一天自己一定要打通杭州到严州府的航道,让其能够平稳运行,安全千年。

“平弟,我引你去临江客栈见一些各地的学子,除了我们严州府的学子外,还有很多来自徽州和杭州绍兴等地区的学子,说不定能够见到徽州来的你舅舅家的儿子汪京”,曾云说到。

“前段时间我舅舅来信就说汪京也要来严州府,也就在这几日,已经五六年没有见过汪京这个浪荡子,不知道现在他现在什么模样了”,曾平应着曾云。

“我倒是和汪京投缘,记得几年前他来的时候,我们还因为争着买一个青花瓷器而打了一架,哈哈”,曾云还记得当年的事情。

“可不是”,曾平说到,“一个越州的假青花,让你们两个人傻钱多的公子哥给抬到了一百两银子,摊主乐得一蹦三尺高,如果不是我爹及时赶到,你们两个就真的中了人家的计谋了”,曾平和曾令哈哈大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