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路怪:文学的阻碍121(1 / 2)

指路怪:文学的阻碍;

人在吃饱穿暖以后,常常想玩手机---看书,看小说,刷视频,这是人文需求。

人文需求的架构人实际上只占据一个国家人口的很少一部分,

如果该国的专科普及率到了百分之五十,其中学习文学的连百分之一都不到,原因就是专科缔造的是工匠,不是文人;

如果该国硕士的普及率到了百分之十,那么,将来这些人里面从事文学创作者也不过三成,原因就是面临就业的事情,人们不得不屈从现实,

学外语的可能去做外贸,

学管理的更多是去做职员,

学语言文学的能在图书馆当值就很好了,

---至于学哲学的,大部分是失业。

那么在笔者构想的该国,文学的创造似乎岌岌可危了?

实际上,还有市场调节,因为人们的网络生活不能空位,

于是产生了一系列粗糙的原创;

原创不外乎反映生活,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古今中外的典籍、山南海北的逸闻,街头巷尾的传言,

经过粗糙的原创,闯进大众的手机里面;

不过这些东西停留不过几十秒就像烟雾一样飘散开了,人们只是拿它们当草纸,解决心里面的空落落;

能让人“隔夜想”的作品,需要真人去反复推敲,他们讲述、平铺直叙、左右切换、穿插表演---

艺术加工免不了,比如一个视频的转场镜头都能让看的人喝彩;

但是,好的作品会遇到阻碍,它们就是渠道商;

渠道商在经营的开始就抱着垄断的心态去做事,

这是商人的通病;

他们的胃口像蛇,能吞不能吞的,都要立起来半个身子比划比划,

觉得自己可以,他们会计划着吃掉某个“猎物”。

还有一种中介是可以避开的,这个中介就是纸媒;

现在看,人们所谓避开是依靠自己的通讯终端,手机,话报机,无线电;

还有一种中介是电视,一块方方的盒子,里面充斥着很多东西,大部分是观众朋友们“不喜闻乐见”的,

但是为了钱,他们什么都敢播出,所以,太多人的电视机成了回收站的货色,或者变成家中的摆设---就像八十年代的大衣柜;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