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人畏者鬼115(1 / 2)

人畏者鬼:

鬼,在甲骨文和金铭文时期,它的字型是一个“大头鬼”,非常形象;

那个时候,我们知道,他们盛行祭祀,祭祀的时候,

少不了一个节目,---“舞傩。”

傩就是人扮演的大鬼,它是个“大头鬼”;

配合上张扬的舞蹈,一个个活生生的鬼就出现了;

舞傩的目的是为了活着的人更好。

我们看《三国演义》看到曹孟德头风发作,药石都难以见效的时候,

舞傩的就来了,

曹操和大臣们身穿盛装,恰逢节庆,舞傩助兴,也祈福消除病痛;

可见舞傩的目的是一种对人的祝愿,希望转移灾祸,祈祷平安;

从“畏”的字型看,这个大鬼就更有趣了;

一个大头鬼伸出一只手,手里拿着一个鱼叉,

很威风的样子。

想象一下,一个大头鬼在晚上拿着鱼叉出来,往那儿一站,怪吓人的哩。

“畏”字的田,代表头颅,

那一捺,是它的尾巴,

一撇,是他拿武器的左手;

还有的甲骨文的“畏”字的字型相反,不是左手拿着武器,

是右手拿着一个“镖枪”,镖枪的头细,尾巴粗,笔者估计是镖枪,

不得了,这个大头鬼有远程杀伤能力!

也有坐着的鬼,比如另一款甲骨文,

它朝向右面,跪坐,也就是跽坐,做出一副马上站起来要打人的动作,右手拿着一个棒子;

(还记得项羽列传里面讲,项羽按剑而跽…项羽按着剑柄,从跪坐转向单腿跪,做出一副马上进攻的姿态;)

跽坐的这位是个厉害的鬼;

到了商朝时期,鬼的武器变成了一个大个儿的,好像一个大号的铲,

鬼的头型也变了,

是圆圆的头颅,头顶上还有一个疙瘩啾?

它的手臂和身体也是分离的,

但是紧紧地挽着大铲子,(两个手指头)

就像一名卫士!

这个玩意儿怎么还有点卡通的意思呢?

到了周朝的金文,鬼的头颅还是圆的,只不过,头顶那个“啾啾”没了,

(没有个性)

鬼的武器也变成一根短棒,或者一口短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