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5 纸醉金迷25(2 / 2)

墙体的红砖、外廊、阳台还有楼梯上用的铁艺栅栏,国内就能定制。果然这个年代,高附加值的钱都被国外赚了。

房屋后面的空地还得挖出一个地下室,用来放置大型的热水器、净水器、制冷设备,无论用来供暖还是提供热水都没问题。而且整栋楼不装暖气空调,地暖地冷一体化,开销又要增加一大笔。

整套下来的花费,用老妈的话说,“这装修你干脆换成钱全给它贴上,说不定还能省下不少。”这不巧了吗!唐朝有个人用金子装裱了整个房间,被人感叹‘此室暂憩,令人金迷纸醉。’

人生的梦想马上就能完成一半了,张遮非常青睐这栋沪上的老洋房。当然了!奢靡的生活必然是绝大多数男人的追求。但是沪上西南区域的老洋房不仅满足了这一点,还拔高了这一点。

民国时期整个东方的经济中心,不是开玩笑的。以当时的经济实力和发展前景,很多人包括西方都看到了沪上的发展前景。全世界都垂涎国内市场以及沪上这个得天独厚的贸易口岸。当时西方在沪上的也是下了注的(资金来源存疑),建设了各种西式学校、洋行、教堂以及住宅。

张遮非常喜欢的一个建筑博主仔细分析过沪上的老街道。放眼全世界,即使算上纽约上东、伦敦海德公园、巴黎塞纳河畔等具有一定积淀的城市,也是拔得头筹。

虽然当时负责规划的人都是向西方城市布局所学习,但是有个时间上的问题。欧洲城市发展大多都是从为核心区(类似河流沿岸)向外扩展。核心区被人追捧必然地价上升,为了提高利用率,建筑高度密度直线上升。如果想宽敞安静环境好,就只能在远郊建别墅。

即使发展到未来也是如此,要么城市核心区超高层建筑(类似纽约中央公园),要么远郊别墅区买个菜都要开车跑老远。

民国时沪上的规划直接就在紧挨核心区的旁边,规划了相对高端的低密度住宅,而不像欧洲那些古老的城市不断地向核心区挤压堆积。沪上高架桥东北的外滩就是狭窄的楼间距加高层建筑,高架以南到肇家浜路就都是庭院别墅和公园。建筑设施的超低密度却和商业金融咫尺之遥的设计,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城市都不多见。

正因为距离商业区域近,相关的服务设施就更齐全。兼具低密度的舒适性和商业服务的便利性。如此性价比极低的特殊规划在商业上并没有可借鉴性,以后也很难会有类似的设计。

地产嘛,location!location!location!所以单从这位置规划这一点就打败了99%的对手。张遮的这处花园洋房的内在建筑也是当时数一数二的知名设计师设计,加上前瞻性的装修。无论是满足男人心理的高价值资产、历史与审美的文化底蕴、极少存量的独占性、舒适的实用性等等等等都极大的满足了张遮的虚荣心。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