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皇太极x 范文程·君臣遇合五十问 (26-29)61(1 / 2)

26、你们的君臣关系中最让您遗憾的地方是什么?

皇太极:……

范文程(笑):臣觉得没什么可遗憾的。

皇太极:有一桩事,朕觉得挺遗憾的,就是崇祯七年汉军旗正式编组牛录的时候,宪斗本来是有机会当汉军旗最早的固山额真的。

当时商议改组汉军旗的时候,不管是满人大臣还是汉人大臣都首推宪斗为汉军旗首领,但是因为朕不舍得宪斗离开内三院,宪斗最后就没当成。

(《清史稿》:初,旗制既定,设固山额真。

诸臣议首推文程,上曰,“范章京才诚胜此,然固山职一军耳,朕方资为心膂。其别议之。”)

事后来看这真是相当可惜,因为大清入关之后,相对于满八旗而言,汉军旗对中原的地形更为熟悉,故而战斗力也更加强悍。

大清的兵锋越是向南,满八旗的兵力就越发捉襟见肘,尤其是在攻城和南方多山地带,满八旗的骑兵不得施展,汉军旗便成了大清征服这类地区的主力部队。

以宪斗的能力而言,如果宪斗有机会领军带兵的话,他一定比那些汉军世家更为出色,说不定扫平西南和收复台湾的功劳也都是宪斗的。

范文程(笑):臣留在内三院也很好啊,内三院虽比照六部设置,然而因不由贝勒总领统摄,直接隶属于太宗皇帝,相当于明国内阁与司礼监的结合体。

臣当年为内秘书院大学士,不但职掌撰写与外国往来书札,掌录各衙门奏疏、辩冤词状、皇上敕谕、文武各官敕书并告祭文庙谕、祭文武官员祭文,且每逢军国大事,臣都有机会出谋划策,连宣谕各国的敕书,都出自臣之手。

只是碍于八旗共治的祖制,臣虽有宰相之实,而无宰相之名,太宗皇帝若为此遗憾,倒大可不必。

内三院可是大清“书房政治”的起源,后来的南书房与军机处都是在内三院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四舍五入一下,臣也算是大清第一位汉人宰相了。

皇太极:主要是当时改组汉军旗的时候,其中一个步骤就是将满八旗旗中的汉丁选拔出来,再重新组旗,这些被编入汉军旗的汉丁就此便彻底摆脱了与原来满八旗各旗旗主的隶属关系。

如果那时宪斗能从镶红旗脱籍再入汉军旗,顺利成为汉军旗最早的一位固山额真,那么宪斗在身份上就不再是镶红旗的包衣奴才,而是堂堂正正的汉军旗旗人。

那在朕死了之后,宪斗就不会因为奴才这个身份而任由多尔衮与多铎他们欺凌。

毕竟当奴才当得再好,也还是要看主子是个什么样的人,看合不合主子的胃口。

一开始宪斗很幸运地碰到了朕跟岳托这两个好主子,所以即使宪斗只是个包衣奴才,也不妨碍宪斗当秘书院大学士,跟着朕建功立业。

但是当朕与岳托离世之后,宪斗的主子就变成了多尔衮与多铎,他们不懂宪斗的好处,根本不像朕爱护宪斗一样爱惜他。

多尔衮能成功定鼎,有一多半靠的都是宪斗的功劳。

而多尔衮入关掌握大权后,不但不给宪斗相位,反而将宪斗逐渐排除于议政大学士之外,弄得宪斗只能托病家居,借着养病的名目暂避锋芒,以此保全身家性命。

朕遗憾就遗憾在这里,倘或宪斗是有赫赫战功的汉军旗固山额真,手下有整整一旗的精兵强将,那就算是看在南明小朝廷的面子上,多尔衮都不敢这样对待宪斗。

说来说去,还是朕太自私了,一心就想着宪斗留在朕身边,当朕最贴心的小奴才,完全没考虑到如果朕比宪斗先走一步,宪斗又该如何自处?

范文程(微笑):太宗皇帝不必过于自责,历史不能假设。

再者说,汉军旗的主要将领都是明国降将,个个都自带亲兵家丁。

而臣无依无靠,若当真去汉军旗当了固山额真,练兵驯马样样都得从头学起,到了入关那当口,也未必能比多尔衮强到哪里去了。

凤凰:这又是什么说法儿呢?

范文程:臣在这里要科普一下汉军旗的创立,后世许多人都认为汉军旗的首次建立时间是在崇祯四年,实际上这并不准确。

因为汉军旗的设立是一个过程,并不是在某个时间点一拍脑袋一蹴而就的,所以《清史稿》作者赵尔巽将汉军旗的诞生时间笼统地指定为“太宗天聪间”,这就是一个比较慎重的治史态度。

一般人都认为汉军旗在崇祯四年的最初形态是比照满八旗来创设的,在一开始就是固山额真、梅勒额真、甲喇额真、牛录额真等一应俱全,事实上并非如此。

汉军旗的前身是“六甲喇”,但汉兵六甲喇并不是从满八旗里抽调出来的,而是从李永芳、佟养性所领导的那些“旧汉兵”里挑选出来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