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朝鲜的犄角抗金(1 / 2)

朱由校依旧揣着手,慢条斯理地问道,“那朝鲜使臣的奏疏中具体是怎么说的,你可还记得?”

王体乾回道,“朝鲜人说,自天启三年成功政变,他们与奴酋彻底断绝贸易往来之后,后金闹了整整三年的饥荒,许多辽民为了活命,举家逃往东江镇。”

“这东江镇居民的日常所需,朝鲜那边也是出了一部分钱粮的,这逃难的辽民那么多,朝鲜实在是供应不及。”

“为避免主客俱困,朝鲜希望毛文龙只留其丁壮,并将东江的老弱兵民送于山东,以减轻朝鲜的粮饷负担。”

朱由校接着问道,“那你说,朕该不该同意朝鲜人的请求呢?”

王体乾一下子手足无措起来,他看出魏忠贤是不愿让毛文龙移镇的,只是皇帝已然不满毛文龙,他又不敢违拗皇帝的意思。

思来想去,王体乾只得复读官样文章,“就事论事,奴婢以为不该,我大明对朝鲜,可是有‘再造之恩’的。”

“若不是神宗皇帝派了十一万大军抗倭援朝,李氏朝鲜恐怕早已不复存在,成为日本人的领土了,奴酋现今能跳梁辽东,不也是当年抗倭援朝造成的吗?”

“若不是李成梁训练出来的那一批精锐家丁都在抗倭援朝时牺牲在碧蹄馆了,那萨尔浒之战的时候,奴酋就该被李家军给收拾了,这辽东的局势,也不至于到得今日这般不可收拾的地步。”

“且皇上加封李倧,也是为了能联合朝鲜人一起‘犄角抗金’,因李倧反对光海君的‘两端外交’,当时册封他时,毛文龙也是出过力的,如今朝鲜不过供应了东江镇一点粮米,便叫苦连天,实在是有负皇恩。”

以辽东现今局势而言,朝鲜是明金之间都希望争取的重要力量,大明希望朝鲜同仇敌忾,联盟抗金,而后金却则是通过威吓拉拢的手段,希望朝鲜能与其合谋警明,以消除西进的后顾之忧。

不过朝鲜之于大明的最大“统战价值”,却体现在光海君的“两端外交”上。

受万历朝“国本之争”的影响,光海君从被立为世子到登基的十四年间,大明连续五次拒绝正式册封光海君,这在朝鲜史无前例,令光海君颜面尽失。

待光海君正式继位后,大明仍然拒绝册封光海君为朝鲜国王。

直到朝鲜方面声称朝鲜宣祖的长子临海君患有精神疾病,自愿让位于光海君,且用大笔白银贿赂了来访的大明使臣之后,大明这才同意正式册封光海君。

光海君虽获册封,但大明的态度对其而言无疑是奇耻大辱,自此之后,光海君始终对大明心存芥蒂。

万历四十六年,努尔哈赤以“七大恨”告天,声称为父祖报仇,率先向大明发起进攻,辽东官员闻讯则发函要求朝鲜出兵助剿。

由于光海君在壬辰倭乱期间,在前线累计了许多作战经验,并曾与大明将领进行过深度合作,故而对朝鲜与大明的军力相当熟悉。

凭借军事情报与对明军的了解,光海君早已预见明军会败于八旗,因此不愿出兵相助。

而当时朝鲜国中大多数臣都愿意无条件支持大明,提议立刻出兵,在光海君明确表示反对后,在朝中仅得到七个人的支持。

但后来连这七个人都禁受不住政治压力,纷纷变卦,转投亲明阵营,只是在光海君的一再坚持下,直到明神宗正式下旨,朝鲜才勉强出兵。

萨尔浒之战爆发后,光海君一面派姜弘立领兵一万多人援助大明,一面暗中下密旨要求姜弘立不战而降,同时将出兵的消息泄露给来会宁交易的女真商人,又派翻译官河瑞国面见努尔哈赤表达诚意。

后金因此得知联军动向,设伏出奇,朝鲜军队见明军大败,果然立刻投降,朝鲜将领姜弘立与三千名朝鲜士兵被俘,明军由此在辽东战场上由主动转为了被动,一路败退辽西。

萨尔浒之战结束后,努尔哈赤几番致信朝鲜,表示愿意和睦相处,并要求朝鲜协助后金共同对抗大明,甚至要朝鲜在大明与后金中二选其一。

而大明也对朝鲜送出了诏书,不但没有责怪光海君的所作所为,反而对朝鲜的支援表示感谢,并送上万两白银加以安抚。

然而从此之后,大明即使频繁送礼送银子,但凡要求增兵,光海君都执意不肯,以各种借口搪塞,使得大明使臣空手而归。

到得后来,光海君甚至将传达大明皇帝圣旨的朝鲜使臣关在汉阳城外,公然拒绝接旨,形同背弃大明。

到得这时,光海君的外交政策可以说是从欺瞒明朝变成了公然抵抗,光海君本人与朝鲜国中众臣起了很大的意见分歧。

在儒教思想根深蒂固的朝鲜王朝,士大夫奉五伦为正论,视大明天子为君为父,在这场外交纷争中,光海君完全被孤立,群臣不分党派对光海君群起而攻之,甚至表示宁得罪光海君也不愿得罪大明。

甚至直到天启二年,明军在辽东一败涂地之时,朝鲜众臣依旧极力支持大明,群臣不顾光海君的抗议,还强行给光海君上了一个“建义守正彰道崇业”的尊号。

这尊号中的“义”、“正”、“道”即代表了朝鲜对大明的道义,群臣试图借此警告光海君,使其坚守大明之臣应有的立场,此举自然是对光海君的羞辱。

最后光海君与朝鲜众臣各让一步,达成协商,形成了“两端外交”之策。

光海君一面勉力维持朝鲜与大明的宗藩关系,一面与后金私相授受,接济物资,力求和好,以避免后金东侵朝鲜,不但不为抗金积极出力,反而纵容绥靖后金对辽东的侵略。

镇江大捷之后,毛文龙及一大批辽东难民涌入朝鲜境内,光海君不仅害怕毛文龙会引来后金军侵犯朝鲜,还担心毛文龙监视朝鲜,妨碍他周旋于两国之间。

于是当后金要求光海君引渡毛文龙时,光海君便暗中授意朝鲜边臣引导金军入境追杀毛文龙,并对毛文龙断绝支援,迫使毛文败退皮岛。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