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锦衣卫指挥使35(1 / 2)

按大明官制,吏部文选司负责文官选拔,考功司负责文官考绩升迁,兵部武选司则负责武将的选拔考绩,都是第一等的实权衙门。

就连锦衣卫干得怎么样,都得看兵部出具的评语。

兵部尚书说好话,皇帝多半会对掌印指挥使予以褒奖;反之,则很可能斥责。天子亲军尚且如此,其他卫所军官和营兵营将就更不用说了。

如果某个武将有钱,到武选司疏通门路谋求美差,并不是一件很奇怪的事。

不要说老百姓不以为奇,就连兵部尚书,内阁首辅,甚至皇帝本人都心知肚明。

尽管如此,武选司郎中毕竟只有正五品,并不能只手遮天。

首先,他们只能管低阶武官,实权大将由皇帝亲自任命,轮不到他们来管;

其次,选拔、升迁、调遣都要有理有据,不能让御史看出破绽。

承荫、战功、武举功名三者中,武长春至少要有一样拿得出手,否则砸再多钱,也买不到像样的武职。

可他若有承荫资格或者武举出身,也不需要兜圈子,走薛应魁和周书吏的关系了。

赵勇算来算去,都觉得不太可能。

“武长春买李凤儿就花了五百两,再打点武选司那帮人,没有几千两办不到。谁会为一个芝麻大的官花这么多钱?”

陈义道:“没错,普通人不会那么蠢。可他要是个细作……”

赵勇沉吟半晌,然后缓缓点了点头。

他们之前就猜测过,张家湾劫银案的凶犯有可能是后金细作,现在看起来更像了。

一个普通人在什长、把总的位置上,什么事情都干不了;可换成后金细作,就大不一样了。

小到打探军情,大到做前线内应赚开城门,只要位置掐得够准,身份低微的武将也能对明军造成极大损失。

陈义接着道:“李凤儿伺候过武长春一个月,也许无意中得知他的真实身份,后俩,又告诉了金正威,所以才双双被灭口……”

他将两桩凶杀案重新理,将所有线索和疑点罗列了一遍。

如果武长春是后金细作,所有疑点都解释得通;反之,怎么推理都会有漏洞。

接着,陈义又讲起被刺杀当晚的搏杀过程。

刺客头领的箭术高超,面对骑兵冲锋,居然还敢挽弓还击,必定是久经战阵的军官。所使用的强弓最少有十力,普通人根本拉不开。

无论在哪支军队,这样的悍将都是香饽饽,想花钱升迁,路子多得是。只有出身后金,在大明没有根基的细作,才不得不绕圈找薛应魁的路子。

赵勇听得连连点头,承认细作之说非常合理。

可惜,正如骆养性所说,这一切都是猜测。在没拿到薛应魁、武长春二人的口供之前,他们不可能将武选司的官员抓起来拷问。

陈义道:“武长春费尽心思混入我军,三年里,不知道干了多少不利辽东将士的恶事。此贼乃我军心腹大患,咱们一定要除掉他。”

赵勇咬牙道:“没错,只可惜武长春这个名字是假的。我已经差人去打听过,京城各营各部都没有叫武长春的人,文官武将都没有。”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