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定权381(2 / 2)

  “内阁不论是赞成还是反对,此事都已成定局。”温明裳垂下眼帘,今年的新茶涩口,把口中枣糕的甜都压了下去,她舌尖抵在齿上,许久才道,“其实先生早就料到,柳家倒台之后,必然会有这个局面。即便提出此事的不是我,潘彦卓也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朝局重改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所有人对此事心知肚明。

  洛清河撑着脸颊,问她说:“何时想出来的这个法子?”

  温明裳抿着唇,拖长声音像是思索了须臾才答:“大概是去丹州之前,长公主让我留心吏治改革时便开始了。”

  “陛下不放心你,不放心铁骑,但他也知如今战事若起,真要不放你走也是不成的,可也不再如当年一般能将世子留下来了。”茶盏已见底,温明裳呼了口气,“所以能彻底让他放心的,便只余下你们的后备,一旦将这些拿捏在手,便不惧铁骑有一日挥戈。”

  血战前车之鉴就在眼前。

  “但我也不是全然为了铁骑。”她缓缓笑起来,目光澄明,“我决意入仕时,先生说要我改变如今的大梁,如今也是时候了。特旨可以有一二,不能再三,否则都察院盯着我的人就该有所动作了。”

  树大招风,这两年她办的事足够招致无数人记恨。与其等着党派攻讦,不如先下手为强,有咸诚帝这旨意,便是再原有的朝局上另开新篇,往例便管不着她。

  “但新设衙门,甄选官吏仍旧要看都察院的考评。”洛清河看着她道,“若是全然不听,还是要被安一个以权谋私结党的罪名。”

  “陛下需要如我一般仅仅忠于主君的心腹,这些内阁和先生给不了他,安阳侯也不行。”茶汤缓缓淌入杯中,琥珀般倒映出女官的眉眼,温明裳拨弄着滚烫的杯沿,轻声道,“可他不愿来日背起颠覆祖制的名,便需要有一人替他来做。甄选官吏自然要参照都察院,但这个新设衙门的由头一是海商,二是北境将起的战祸,它未必需要长久延续,待到做完该做之事,自然便可裁撤。既是权宜之计,那些甄选入内的官员在时拿的依旧是朝中实职的俸禄,撤去时也不过是头上少了一个名。”

  “我不计较出身,寒门也好世家子弟也罢……选人也只看政绩,如此一来都察院怪不到我头上,二来,我的确也想看看在此之后究竟有多少往昔争权夺利者来敲我的门……来得越多,变越能试探到尸位素餐者究竟被逼到何种地步才会如柳家一般自露马脚。”

  到那时无需温明裳自己动手,这些被选入帝王麾下的新贵自然会将这些人连根拔起。

  太宰年虽清流盛极一时,但毕竟时间太短了,这让如今各城繁盛仿佛成了一块遮羞布。祸事一起,能独挑大梁的根本没几个,元兴初年至今祸事一起,杂乱的黄册就是铁证。先帝剖开了多年沉疴的皮肉,却没能彻底地刮骨疗毒。

  先帝将希望寄予慕奚,想让她延续这股清正之风,但咸诚帝用行动拒绝了这个可能。他当真是不知如何行进下去吗?他当然知道,但比起太宰年勤于民政,在他眼中难以为继的原因是权柄下放过甚。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