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雨水(1 / 2)

第一节融入

一张中年妇女和善的脸映入眼帘,布衣粗衫的古装打扮,手里端着一碗粥,屋子简单的一览无余,几张竹椅竹桌,连床都是竹的。她慌忙坐起来,想找她的鞋子,什么发现也没有。她着急的问道:

“不好意思,请问这是哪里呀?我的鞋呢?。”她甚至在想,我该不会是在做梦吧。“对对对,一定是在做梦,要不怎么会有穿着古装的人?。”

中年妇女略显诧异的看着她,朝着外边大声的喊道:“先生,文姬醒了!”说着话,从旁边拿了双带奇怪花纹的鞋子,轻声嘀咕着:“这孩子怎么了,今天说话怎么怪怪的!”

外边的音乐声戛然而止,易欣急急慌慌的穿上那双奇怪的鞋子,不顾那位妇人的欲言又止,急火火就冲了出去。

屋外的一幕似曾相识,更让她确认自己是在梦中:一位衣衫简单,却眼神睿智明亮的中年男子端坐在院子中央,后边是一架古琴,正是她梦中那架多次出现的古琴,对,就是那架!尾部有烧焦的痕迹!他身后的房子,此时已经尽收眼底,正是梦中的茅草屋,框架由竹子搭建,顶部茅草做顶,温暖又遗世独立的样子,和她梦中的场景一模一样!她又惊讶又惊喜,不禁憨憨的鼓起掌来!

“文姬,你醒了,你师父果然是神医啊!”身后,中年男子的声音幽幽传来。

“师父?谁是我师父?”她不禁好奇的问答。

“当然是华佗啊,难道你还有其他师父吗?”中年男子笃定而平静的回复她。

“华佗?!我师父!?”易欣差点喊起来!心几乎要跳了出来,“华佗给我当师父,那我岂不是要飞上天了?”易欣边狂喜着边想,虽然是做梦,但是学医的,谁会拒绝华佗给自己当师父呢!?

她努力的平复着自己的心跳,转过身来,强装平静的问道:“你是谁啊?我师父呢?”

“我是谁?!我是你父亲啊!你果然如你师父所言,有点神志不清啊!”

“神志不清!?”易欣努力的回忆着之前的事情:明明是自己几天没睡好,拒绝了舍友

去关山牧场游玩的提议,明明是自己一个人在宿舍睡的天昏地暗,怎么觉得这一切像是在梦中,却又这么真切呢!

难道???我!易欣!穿越了???

是的,易欣穿越了!她不知道,是那个步摇,被所有人误认为赝品实际上是曹操送给蔡文姬的步摇,还有为蔡文姬守墓1800年的王氏后人王小蓉,各种机缘巧合,送她穿过时空隧道,回到了2000多年前,回归到了自己的本体,蔡文姬的身体里!

而面前站着的,正是她的父亲,东汉时期鼎鼎有名的蔡邕!可惜她一个理科生出身,对历史学习的浮于表面,也没有太多印象,倒是华佗,因为有许多民间传说和记载,她反倒更知道的多一点。

易欣一向冷静,这个时候也不免有些慌乱,她强装镇定,心里暗自思忖:“不管是做梦,还是穿越,既来之,则安之吧,先了解情况再说。”

她既已拿定主意,就慢慢镇定下来,轻声问道:“父亲,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我大白天的躺在床上?为什么我好像很多事情都想不起来了!”

父亲慈爱的看着她,摆了摆手,缓缓的说:“不急,不急,先让周妈给你弄点吃点,你休息一会儿,弹弹你的焦尾琴舒缓舒缓,过两天你师父来了,再给你开服药,慢慢就好了。你师父交代了,这些都是正常反应,呵呵!”

易欣,不,现在我们该称呼我们的主人公蔡文姬了。

周妈已经在屋外边的石桌上摆放上了简单的饭菜。三人吃完饭后,蔡文姬就去帮周妈一起收拾。周妈再三让她去休息,她也不去,一脑门子的官司,就指望周妈了。

周妈对她倒是宠溺的不行,见她刚醒,又有华佗先生之前的叮嘱,也就对蔡文姬一五一十的把她问到的没问到的事情全讲了一遍。俗话说年轻人常想将来,老年人常思既往,周妈虽不到老年,却也是喜欢追思,把以前的好多事都翻出来回忆了一遍,讲者声情并茂,听者暗自心惊。

原来,蔡文姬也是个可怜的孩子,五岁那年,母亲大病一场,不治身亡。留下她和父亲两个人相依为命。父亲蔡邕满腹经纶,奈何在朝为官期间总是耿直揭发官场黑暗,导致得罪小人,被陷害罢官。好在蔡邕腹有才华,又盛名在外,自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相助。父女二人在当地朋友的帮助下,在此开办学堂,教书育人,倒也自在。

周妈一家三口因为家乡闹灾,辗转流落到此地,被蔡邕收留,已整整十年了。儿子王钊,比蔡文姬大五岁,今年已年满十九岁,平日里帮蔡邕做一些教学的辅助工作,今天上山去打柴了,还没回来。周妈的丈夫,前几年也病死了。

蔡文姬掐指一算,自己今年才十四岁,不禁暗自苦笑:“从二十二岁居然活到了14岁,我还真是越活越年轻呢!”

华佗是蔡邕的至交好友,性格洒脱不羁,大部分时间都到处游历,一边治病救人,一边游山玩水,由于医术精湛,多次妙手回春,创造奇迹,现在已经是名满天下的名医了。华佗和蔡邕相交多年,每逢到此地,都要逗留数日,二人下棋饮酒,自得其乐,也算是看着文姬长大。蔡文姬从小聪明伶俐,喜欢读书,音律,读书过目不忘,古琴弹得尤其出色,连擅长音律的父亲都惊叹不已,自叹不如。她还喜欢捣鼓华佗的行头,什么银针啊,医书啊,药箱啊,把老头高兴的,连哄带骗的就收下了这个女徒弟。最近蔡文姬正和华佗学习针灸,昨天学习的是治疗失眠的针灸穴位:三阴交穴,三里穴,神门穴。蔡文姬为找准穴位,不惜以身试针,华佗见她如此用心,也没强加阻拦,只是叮嘱他们,因为蔡文姬并不失眠,这三针下去,蔡文姬可能昏睡的时间会长一些,起来会短时间内神志不清,但很快就会恢复,他这两天也会过来,给她开点药,很快就会恢复如初。

原来如此!

不管是在现代还是古代,我们的主人公,她都保持了她冷静,寡言,安静的特质。

蔡文姬一边消化着突如其来的复杂繁冗的信息量,一边努力的说服自己,不去担心现代的易欣会给身边人带来怎样的麻烦。

还是很焦虑!还是很不知所措!

蔡文姬不知不觉间踱步到了古琴前边,她情不自禁的坐下来,仔细端详起这把父亲口中的“焦尾琴”来。这把琴琴身约1米长,釉面光滑,一看就是经常弹奏,普通而简单,却莫名其妙的亲切。她不禁轻轻拨了拨琴弦,声音悦耳极了。她小时候学过古筝,钢琴,可是古琴却摸都没摸过。她试了试琴弦,原理都差不多,她很快就掌握了弹奏方法。索性也想不明白,就暂时弹会儿琴吧。她缓缓的弹奏起“致爱丽丝”,深情悠扬,动人心魄,琴声像蔡文姬的思绪一样,飘向远方,对,未知的远方......

不知道过了多久,等蔡文姬从自己的琴声回过神来时,看见眼前多出了两个人来,一个人身旁放着一捆柴禾,一边擦汗,一边看着她傻乐。另一个中年男子,身穿长衫,手里提着一个木箱,温和而儒雅,眼神里充满了欣赏和骄傲。显然,他们也是被刚才的琴声所打动,一直在细细聆听。蔡文姬心想,莫非是周妈的儿子王大哥和我师父华佗?

她还在犹豫着该怎么打招呼,王钊已笑呵呵的说道:“文姬,你终于醒了!都睡了两天啦,华先生来看你啦!”

果然猜的没错!蔡文姬真庆幸需要认识的人不多!

华佗骄傲的看着自己这个得意门生,惊叹道:“文姬,你的琴艺真的是出神入化啊,听得师父都要醉了。怎么样,身体有没有觉得不舒服啊?”

蔡文姬急忙接过师父的药箱,冲着二人说道:“师父,王大哥,我没事了,就是头有点晕,好多事情好像记得也不是很清楚了。”

华佗听了,点了点头,说道:“你啊,为了学医,也太拼了,任何事情都需要慢慢积累啊,你看,师父都一把年纪了,还不是一直在学习啊,慢慢来,不急。师父给你开了两服药,你按时煎服,就没事了。有些事情实在想不起来了,就问你王大哥啊。”

王钊用力的点头:“对啊对啊,我们一起长大,你的事,我都知道啊,记不起来就问我啊。”

蔡文姬开心的看着他俩,心里的陌生感全无,竟像对父亲和周妈的感觉一样,像多年的家人一样亲切呢,不禁在心里暗自疑惑:“莫非我前世就是蔡文姬本人啊,难道是前世和今生的我重合了?”

谈笑间,蔡邕已经闻声迎了出来。两个老友一见面,就惦记着他们前两天没下完的残棋,迫不及待的切磋棋艺去了。

百无聊赖间,蔡文姬就在周围四处转了转,她发现屋子右边的三百米左右,有个简易的房子,进去一看,她就明白了。这里应该是父亲平日里讲学的地方,里面有十几张简易的桌椅,笔墨纸砚,书籍。周围零零散散的能看到几户人家,看来这个村子的人住的并不集中。这是一座小山,他们的房子应该是建在村里较高处了。

蔡文姬不敢走远,熟悉了一下地形就开始往回走了。回来后,她又和正在劈柴的王钊聊了好多,了解了很多她不知道的事情,心里越发的坦然了。

几天下来,蔡文姬慢慢习惯了这里的节奏。父亲每天早上起来就开始讲学。上午是村里送来的孩子,竟然全是男孩子。下午父亲自己读书,抚琴,接待一些慕名而来的客人。这几天师父在,他们还时不时的下几盘棋。

“古人果然是重男轻女啊!”蔡文姬不禁感叹道。好在父亲虽然迂腐,却对她这个宝贝女儿格外开明,读书,学琴,学医,只要她喜欢,父亲就支持。

这几天,父亲早上讲学去时,她就随师父学习草药、针灸,给村民看病,师父还带她到山上去采草药,蔡文姬本就是医学院的高材生,所有的东西都是一点就通。两人都在心里暗暗称奇。蔡文姬惊叹古人的智慧和华佗的医术,感觉两千年前的神医就是到了21世纪,医术也不逊于医学院的教授。华佗感叹蔡文姬的悟性高的令人惊讶,自己几十年的积累,她居然一学就会,问闻望切也是像模像样,俨然可以独挡一面了。他哪里知道,蔡文姬可是货真价实的科班出身的医师,她的医术在某些方面比华佗都要高出很多,人类的智慧经历了2000多年的积累,自然是非比寻常。

时间不知不觉间就过去了十来天了,华佗心中惦记着一个危重的病人,就辞别了大家。蔡文姬每天帮周妈打理打理家务,弹弹琴,看看医术,日子过得也倒有滋有味。

第二节懵懂之恋

一天,一个十七八岁的男子,带着一个随从,一封书信来访。原来他是蔡邕的故交,河东的卫政的儿子,名叫卫仲道。这些年卫仲道也是饱读诗书,在河东士子中也算小有名气,他的父亲对他也是寄予厚望,希望这个孩子能有更好的发展。于是把卫仲道送到自己的故交好友蔡邕门下,希望蔡邕能亲自指点一下。

老友相托,蔡邕自然是欣然应允,于是,卫仲道便暂时住在蔡家,白天帮蔡邕整理书稿,偶尔也代替蔡邕给村里的孩子讲学,和蔡邕一起接待来访的客人,和众人一起谈古论今,深得蔡邕的赏识。

蔡文姬和卫仲道说话很少,经常看见卫仲道冲着他微笑,也没太在意。这天,蔡文姬正在摆弄着她的焦尾琴,卫仲道走了过来,有点害羞的问道:“文姬,你是不是不记得我了?”

蔡文姬茫然的抬头问道:“你这次来我家之前,我们见过吗?”

卫仲道有点失望的说道:“岂止是见过啊,你小时候在我家住过好长一段时间呢?我还知道你这把焦尾琴的来历呢。”

蔡文姬一听他知道焦尾琴的来历,不禁来了兴致,她最近一直好奇焦尾琴为何有烧焦的痕迹,为何那么快自己就会弹,为何梦里总有这把琴的出现,一定和自己有很深的渊源!于是就解释道:“不好意思啊,卫大哥,我前一阵和我师父学针灸,为了找准穴位,就在我自己身上试,没想到就留下这个病根,小时候好多事想不起来了。”

卫仲道不禁由衷的佩服起眼前这个看起来弱不禁风的美少女了,自告奋勇的说道:“先生今天交代我的事我都完成了,不如我带你出去走走,顺便把我知道的都告诉你啊。”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