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审案(1 / 2)

“三日前的圣旨看到了吗?”杨峰脸上没有任何神色,更不会惧怕堂下的几百人,对他来说也就几梭子子弹而已。

圣旨是太监挨个到各个县衙宣读后还在城门处贴了告示的。

杨峰的明知故问让县令有点不知所谓。

“下官领过旨的,自然知晓。”有点不悦的县令仗着身后数百人语气也冷了些。

“上元县有多少土地?”杨峰继续道。

“六百万亩。”县令没有犹豫。

“属五亩以下田地又有多少?”

“五十万亩。”

“属五亩到十亩有多少?”杨峰现在是问的县令任期必须所要知道的数据,因此也不敢怠慢。

“五十万亩。”

“属十亩以上二十以下的有多少?”

“二百万亩!”县令隐隐觉得不对了,但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余下的三百万亩意思都是二十亩以上的对吧?”这些数据和他所了解到的差不多。

杨峰在心里默默算了算,如今应天府都种上了玉米红薯和油菜,如今已是秋季玉米和红薯都已经收了。

玉米虽说亩产最多有二千二百左右,但如今大明因为土壤和肥料的问题产量大概就是一千四百斤。

红薯的话夹在玉米地地里,四千斤是有的。

这时梅也把走访后得到的数据递给了杨峰。

果然差不多。

明朝的一石,约等于后世的一百四十斤。

这六百万土地平均一亩有五千五百斤。

玉米价格与小麦等同八钱五分一石。

红薯价格为玉米一般四钱二分。

稻田折算差一点的三等土对冲掉,因为有的土地比较贫瘠,稻田所产的米现在一石一钱八分左右,二者一综合算玉米的价格不会错。

杨峰瞥了眼梁上已经换了电池的录像机幽幽道:“按照你说的。”

“那么。”

“交一层税的五十万亩土地的应缴纳粮食六百四十万石粮食其中玉米应有五十万石折算银子或者宝钞为四百二十五两,红薯则为一百四十二万八千五百七十一石,折合银子六百两!这些税款收到了吗?”杨峰放下手中的数据毫无表情道。

“王爷已经全部收齐了。”县令给身边师爷打了个眼神。

师爷急忙跑到后堂把一千零二十五两宝钞放到了杨峰面前,但手中还留了不少。

因为杨峰想把老朱超发的宝钞救回来所以允许用宝钞交税。

有五亩以下的都是中农,也尽是老实人,一听是卧龙王要帮朝廷收税后都很积极把银两交到了县衙!

他们种的玉米和红薯都是卧龙王免费给的,况且今年的收成比往年足足翻了好几倍,交一层租子算什么?

可他们交到县衙的粮食亦或者银两都被县令和乡绅换成了宝钞。

而今宝钞已经贬值了很多。

一两宝钞能换七钱银子已经很不错了。

相当于县令平白得了三百多两。

下手不是一般的黑!

返回